:::
2021/12/16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國防科技先進指標 解析彈道飛彈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國防科技先進指標 解析彈道飛彈1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國防科技先進指標 解析彈道飛彈2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國防科技先進指標 解析彈道飛彈3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國防科技先進指標 解析彈道飛彈4

文:御雲

 現今軍事大國核武威懾主力之一的彈道飛彈,與常見會追蹤目標、改變飛行方向的飛彈相比,彈道飛彈發射之後的飛行軌跡基本上不會改變(少數例外),同時和火箭一樣是拋物線形,最後再命中預定目標。全世界最早服役的彈道飛彈,是二次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研發的V-2飛彈,可由德國發射,跨海攻擊英國的城市。現代的彈道飛彈大多數也屬於戰略武器,用於攻擊對方的城市、重要設施等。

可搭載多種彈頭

 彈道飛彈的彈體,大致可分為「彈頭段」、「導控段」及「火箭發動機」。提供飛彈推進動力的火箭發動機,可採用液態或固態燃料。液態燃料的優點是成本較便宜,但缺點是穩定性較低,不易儲存。固態燃料的成本則比較貴,但相對穩定、安全,容易儲存、運輸。

 根據飛行距離遠近的需求,彈道飛彈可配備單節或多節火箭發動機,如同太空火箭一樣,每節火箭發動機在燃料燃燒完畢後,都會依序與飛彈脫離。

 導控段用於控制轉向,確保彈道飛彈從發射的開始階段,就是在正確的彈道飛行軌跡上,直到最後準確命中目標。彈道飛彈在有火箭發動機推進的動力飛行階段結束、進入太空時,必須達到正確的速度、位置,才能讓彈頭段回到大氣層內,順利擊中地面的目標。

導控段主要包括慣性導引系統、導引電腦,在火箭發動機推進飛行的整個過程中,慣性導引系統會一直偵測彈道飛彈的加速度等相關資料,導引電腦則利用這些資料,決定飛彈的飛行姿態,包含速度、位置、方位,再送出修正訊號到轉向系統,減少飛行軌跡的偏差。

 用於摧毀目標的彈頭段,搭配重返大氣層載具(RV)或多重獨立重返載具(MIRV),可以裝上傳統高爆、生化或核子彈頭;生化彈頭主要配備短程彈道飛彈,洲際彈道飛彈則都是配備核子彈頭。重返大氣層載具會以極高的飛行速度進入大氣層,可高達每秒6到8公里(時速22000至29000公里),並在最後擊中、摧毀目標。

 彈道飛彈的飛行過程,以洲際彈道飛彈為例,發射後首先是「動力飛行階段」,由第一節火箭發動機推升飛彈加速,燃燒完畢的第一節火箭發動機會在高速飛行下與彈體脫離、掉落,同時點燃第二節火箭發動機。

 在第二節火箭發動機也脫離後,進入「自由飛行階段」。而飛出地球大氣層外、沒有動力的彈頭段,在重返階段會越過拋物線軌跡的頂點,接著高速下墜,重新進入大氣層,最後對準、命中地面目標。

區分固定式與機動發射

 目前彈道飛彈的主要發射方式有「潛射」、「陸射」兩種。潛射彈道飛彈(SLBM)是由彈道飛彈潛艦搭載、從水面下發射。陸射則包括固定式,飛彈裝在地窖發射掩體內,由地下發射;或是機動式,飛彈裝在輪型發射車或鐵路發射車上,移動到發射位置停下,再發射飛彈。

 全世界的彈道飛彈通常是依據射程來分類,大致可分為「短程彈道飛彈」(SRBM)、「中程彈道飛彈」(MRBM)、「長程彈道飛彈」(IRBM),以及「洲際彈道飛彈」(ICBM)。

 短程彈道飛彈的射程約在1000公里以內,只有單節火箭發動機,發射全程都在大氣層內飛行,例如前蘇聯的飛毛腿(Scud)飛彈。中程彈道飛彈的射程約為1000至3000公里,例如美國的潘興(Pershing)飛彈。長程彈道飛彈的射程則是大約3000至5500公里,至少採用2節火箭發動機。

 洲際彈道飛彈顧名思義,射程可以飛越海洋、攻擊地球上位於另外一個洲的目標,因此射程5500公里以上都屬於洲際彈道飛彈,例如美國的義勇兵(Minuteman)、三叉戟(Trident)飛彈,這也是目前全世界主要的彈道飛彈類型。

 由於飛行距離很長,洲際彈道飛彈會採用2節,甚至3節火箭發動機,搭配飛出大氣層外、再進入的次軌道彈道,使飛行時間、距離延長。洲際彈道飛彈可配備多重獨立重返載具,最多可裝10個彈頭,分別攻擊10個不同的目標,將使敵人飛彈攔截系統更難防禦。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