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1/11 

副刊

慈愛藏在刺莧裡

◎王麗娟

 在淡水河畔散步,發現野地長了許多刺莧,好像看到老友那般驚喜,摘了一些回家,回味一下生命裡的某些片段。

 那天,忘了是什麼事讓我生悶氣,就像刺蝟一樣,大家都不敢靠近我。

 媽媽要我陪她去野地採藥草,家裡開中藥行,我經常幫忙採「鳳尾草」、「車前草」、「鹽酸仔」或「肝炎草」……熬成青草茶或煮成藥湯給爸爸服用,當時,他的肝出了點狀況。

 那天我們要採的是「刺莧仔」,那不是原生種,因臺灣氣候適宜,早已馴化成功,在田間或路旁都可發現。花期從夏天一直開到秋天,花穗很長,一株可產很多的種子,繁殖力很強,自由的撒野,不知不覺就長出一大叢。

 刺莧的纖維粗,帶點苦澀味,早期,許多人視為「草賤」植物,很少食用,倒是農家會採來餵豬,既可減輕成本,又可讓豬隻健康成長。刺莧和地瓜葉一樣,都被視為「豬菜」。小時候,外公家養幾頭豬,家裡沒剩菜,難得有「餿水」餵豬,我們至菜園採番薯藤,收攏成一束,連藤帶葉推到刀片下,兄長踩動切梗機,切成一節指長,用大鼎煮熟餵豬隻吃。現代人吃膩了大魚大肉,慢慢回歸清淡飲食,地瓜葉和刺莧變成熱門的養生蔬菜。

 刺莧如名字一樣,葉腋處會長出一些尖銳的細刺,要小心摘採。媽媽告訴我,接近地面的葉子已經老化,纖維比較粗,口感不佳,只要摘採頂端的嫩葉就好。摘過後,再生能力強的刺莧很快又長出葉子來。因怕被刺到,我專心避過銳刺,小心掐斷葉子,採幾葉,就忘了生氣那件事。

 刺莧長得像一般常吃的莧菜,只是葉腋處長了刺,汆燙後再用麻油、薑一起爆炒,濃郁的香氣便壓住苦味,若稍微勾芡,吃起來更加爽口。如果用沸水汆煮一下,去除野菜特有的苦澀味,拌點茶油和鹽巴,就只剩淡淡的苦味,那苦味卻讓我想起很多甜蜜的往事。

 有人說過:「識得路邊草,衣食不會少。」說得沒錯。稍大,我才懂得媽媽的苦心,很佩服她的智慧,讓我藉由專注的採刺莧,忘記不愉快的事。

 最近和姊姊外出用餐,不約而同點了刺莧,我們相視一笑,原來,姊姊和我一樣,也曾經當過刺蝟。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