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社論

【社論】借鑑烏國經驗 認知作戰克敵制勝

 烏俄衝突持續,俄羅斯的優勢軍力並未贏得速戰速決的勝利。面對武力懸殊的戰事,烏克蘭向全球演示了一場以小搏大的戰爭美學。烏克蘭能與俄羅斯抗衡至今的關鍵,無疑是烏國政府獲得比俄國更多的國際資源與民意支持。在烏國當局充分運用社群媒體進行戰略溝通的布局下,國際援烏行動不斷升級,從外交辭令的強烈譴責、收容難民提供人道支援,逐漸提升至對俄金融制裁,以及援烏各項武器裝備等。

 具體而論,小國與大國之戰是資源懸殊的戰爭,其國家戰略必然以撐待援;變數在時間,但時間通常不在小國這邊。如何加快獲得國際奧援,是戰爭決勝的關鍵。質言之,如何通過釋疑、誘導、勸服、激勵等溝通策略,縮短國際觀望時間,在最短時間內促發利益相關國家採取利我的政治決策或援助行動,是小國對抗侵略的自保與全勝之道。

 進一步說,烏俄衝突中,「認知作戰」已蔚為一種主流形態,掌握戰爭話語權則是獲勝必要條件。做為防禦方的小國,需以訊息力量代替軍事力量來實現戰略目標。因此,涵蓋各種目標導向的訊息溝通,包括公共外交、公共關係、資訊操作與心理作戰,甚至是假訊息、假事件及運算宣傳等,就在彼此爭奪話語權的過程中不斷交鋒,為小國開啟以弱勝強的契機。烏克蘭以戰略溝通進行的「認知作戰」,為小國如何有意識地實現溝通策略以達成既定目標,做出了深刻演繹。

 揆諸交戰軌跡,烏俄雙方的「認知作戰」在軍事行動前夕就已開打。率先登場的是俄羅斯駭客發起的DDoS攻擊,以大規模流量癱瘓烏國外交部、內政部、國防部等政府網站,為接續的資訊操作、心理作戰鋪墊。俄羅斯散播的溝通訊息有3種類型,首先是大軍壓境的影片,用來製造烏國社會的恐慌;其次是烏國政府高層出逃或簽署投降協議的網路公告,企圖瓦解烏國民眾對基輔政權的信任;最後是烏境民眾簞食壺漿迎王師的影片,旨在塑造俄軍「救世主」形象,顛倒烏國軍民敵我認知。

 這些訊息,有些是從過往演習畫面移花接木,有的則是雇用演員拍攝造假。俄軍的心戰簡訊攻擊亦有3種類型,其一是恐嚇勸降,以死亡或不被原諒逼迫烏軍放棄抵抗;其二是偽裝造謠,以烏軍口吻發出兵敗潰逃消息;其三是欺騙家屬,謊報戰士死訊,試圖引發和戰對立,激化烏國社會矛盾。

 面對鋪天蓋地的「認知作戰」,烏克蘭同樣採取戰略溝通,抵禦俄國的混合戰攻勢。烏國總統澤倫斯基深諳政治媒介化之道,經常利用社群媒體發表談話,直接與全球群眾「談戀愛」,在國內民意和國際輿論上,得到極大同情與支持。烏國數位轉型部長則在Telegram創建「IT軍隊」,資安公司Cyber Unit Technologies創辦人Y. Aushev也在駭客論壇上,號召成立網路防禦國家隊。除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創辦人E. Musk以星鏈(Starlink)衛星寬頻服務應援,全球最大駭客組織匿名者(Anonymous)亦積極響應,讓俄國官媒反覆播放烏克蘭愛國歌曲,接著更被陸續斷線。此外,北約也由波蘭等國聯合組建網軍,協助烏克蘭反制俄國「水軍」。

 訊息操作上,烏國首重「正名」,持續用侵略來定義戰爭,以「入侵烏克蘭」駁斥蒲亭宣稱的「特別軍事行動」,將俄國貼上侵略及反人道的標籤,迫其無法規避戰爭責任。再者,烏克蘭講求效果,並不避諱訴諸假訊息。開戰翌日,烏國為鼓舞戰志,發布13位蛇島戰士頑抗不降、英勇捐軀的消息,事實上守島的82名烏軍早已投降。空戰英雄「基輔戰鬼」擊落6架俄軍戰機的影片,也被放到社群媒體上流傳,但該影片實際是空戰模擬遊戲的影像。

 烏克蘭成功的「認知作戰」,是我國籌謀應處臺海衝突的啟示錄。我國對臺海戰爭的作戰思維與實戰想定,不脫戰略溝通一途。首先,中共可能藉「統一」之名,將侵略合法化,我國有必要做好正名反制的準備;再者,可仿效烏國聯結海內外駭客兵團與資訊專家的作法,寓資訊戰力於民間,確保社媒戰線及對外溝通管道。我國面臨的威脅,是與俄國同屬威權主義的中共,兩造的「認知作戰」模式多有雷同,借鑑烏國經驗確有必要。

 綜言之,以效果為目標的戰略溝通,或可一試。宜將決策目光從方法轉移至戰略目標,不拘泥過程,以賦予溝通行動靈活性及自由度。最後,反制「認知作戰」,最根本的關鍵就是堅守共識,唯有「共識化分歧,團結守家園」,才能在兩岸的心智對抗中勝出,崩解中共的所有圖謀。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