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3 

生活

三總內耳給藥新突破 醫病福音
 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少將與臺科大研究團隊首創研發的「微氣泡結合超音波技術」,有效提升內耳藥物輸送效率,獲國家新創獎精進續獎。(記者蕭佳宜攝)
三總內耳給藥新突破 醫病福音1
三總內耳給藥新突破 醫病福音2
三總內耳給藥新突破 醫病福音3
三總內耳給藥新突破 醫病福音4

記者蕭佳宜/專題報導

 三軍總醫院院長王智弘少將與臺科大醫工所教授廖愛禾的研究團隊,首創以團隊研發的「微氣泡結合超音波技術」,有效提升內耳藥物輸送效率,獲得2021年國家新創獎精進續獎,王智弘也榮登生策會新創人物殊榮。該技術深具未來內耳基因轉殖應用的發展潛力,提供病患醫療新選擇。

 王智弘與臺科大合作 首創研發

 王智弘表示,自民國102年與臺科大團隊一同合作,將微氣泡結合超音波技術用於體外,開發出兼具診斷與治療效果的應用技術,具有促進藥物傳輸功效。其中,微氣泡是一種顯影劑,可以打在血管內;由於微氣泡在做超音波成像時,有很好的顯影效果,並可偵測腫瘤、血管栓塞等異常狀況。透過增強超音波能量,讓微氣泡爆破,所產生的穴蝕效應,可增加血管細胞與組織的通透性。有鑑於此,可望發展成為外用治療的新方法。

 王智弘指出,過去藥物從血管給藥,大約只有小於10%藥物濃度能順利進入內耳;為達成藥效,藥物濃度必須提高,施打次數也要增加,對人體易有傷害。近年來,臨床上已改為從耳膜用細針裝常用的類固醇藥劑打入中耳腔,使其滲透到內耳。但由於中耳腔與內耳之間,有圓窗膜阻絕,無法有效率將藥物送進內耳;加上因中耳腔內有耳咽管的開閉,易使藥物流失,使治療效果的不確定性大增。

 安全性達標 發展基因治療可期

 此外,王智弘表示,三總及臺科大團隊實驗結果發現,以低能量超音波結合微氣泡的方式,可暫時改變圓窗膜的通透性,使藥物有效進入內耳;且經天竺鼠、小鼠等動物實驗發現,超音波微氣泡次數增加,可提升內耳藥物濃度達3.5到38倍,大幅提升輸送效率。另藉由觀察聽性腦幹反應,驗證可行性及安全性均達標準,未來將戮力推廣到臨床,利用局部給藥方式治療梅尼爾氏症、突發性聽力障礙等,並期盼可藉此擴大發展基因治療。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