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27 

社論

【社論】兩岸恢復旅遊交流 應秉平等互惠原則

 陸委會日前發布「2023年第2季中國大陸情勢報告」,指出中共持續操作旅遊議題,先透過片面恢復臺灣旅行團赴陸旅遊,再藉開放大陸團客赴78國旅遊、但排除臺灣的手法,企圖施壓我國解除臺灣團客赴陸禁令,並將當前兩岸交流障礙歸咎我方。顯然,中共在對外行動與涉臺工作上,仍慣用經濟脅迫手段,讓人們產生認知錯覺,將相關議題因果關係倒置。

 我們認為,兩岸旅遊政策議題,應該在平等互惠與透明友善原則下,進行官方協商,方為正辦。然而,自今年5月中共國臺辦在未經兩岸正式協商,片面宣布恢復臺灣旅遊團赴陸,不僅讓人以為兩岸即將春暖花開,也將原屬後續之業界承攬獲利等議題無端置前,讓社會誤以為我政府阻礙恢復陸客來臺旅遊。

 事實上,中共在新冠疫情嚴格封控清零政策以來,已累積許多政治爭鬥、經濟脫鉤、消費疲軟與社會固化等新興矛盾,藉由此次對外開放旅遊形式,既可轉移人們對外企外資撤出大陸的注意力,也有意在緩和後疫情以來社會之高度不滿。

 後疫情時期,中共當局分別於今年2月及3月,兩批次恢復出境團體旅遊共60個國家,包括泰國、印尼、新加坡、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法國、希臘、西班牙、義大利等都在名單內。由於時逢春節寒假旅遊旺季,國內社會還一度盛傳,國人因而錯失陸客來臺消費利益。

 實質上,讓識者憂心的是,大陸來臺旅遊業務,長期被特定利益階層把持,在旅遊「一條龍」經營模式下,不僅臺灣相關業者或國人很難積極參與,甚至常因陸客被高價剝削,對臺灣留下負面觀感。凡此,有害於旅遊透明友善度問題,兩岸實有必要藉正式官方協商,共同改善。若中共仍慣於繞過我政府協商機制,一味透過媒體放話,誤導社會對政府恢復旅遊政策認知,勢將讓世人更加認清中共利用矛盾鬥爭之本質。

 一直以來,中共一手高唱「兩岸融合發展」,另一手又要「拋棄幻想、勇於鬥爭」,不僅自我矛盾,也很難與外界建立互信。今年5月國臺辦宣布恢復臺灣旅遊團赴陸,表面上看來有利於營造兩岸春暖花開意象,實質上仍是在對我進行政經脅迫。分析國臺辦宣布的時間點,不僅延續中共針對4月總統蔡英文「民主夥伴共榮之旅」出訪行程,宣稱懲戒幾家不受其認可之機構;同時,也呼應中共商務部4月12日公告稱,依「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對臺灣農產品、五礦化工、紡織品等2455項產品,進行貿易壁壘調查,其心態可議。

 中共再次藉開放大陸團客赴78國旅遊卻排除我國之伎倆,仍係其慣用之兩手策略。一方面藉廣邀國人赴陸,營造兩岸心靈契合意象,另一方面,又選在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前後,持續在我國周邊組織海空聯合戰備警巡、海空等兵力聯演。值得注意的是,今年春節迄今,中共操作兩岸旅遊政策議題,主要方向仍是政經脅迫兩手策略。

 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共當然不可能全面終止兩岸經貿往來,但絕對有局部限制的能力,特別是中共對我降稅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早收清單539項,前年已屆滿10年。雖然協議中並無明文期限,然中共為轉移內部新興矛盾,以及拒止周邊與西方民主國家介入臺海衝突,中共會否依據此協議第16條,藉兩岸旅遊政策風波宣布終止協議,已引起識者關注。

 目前我國並未禁止國人以自由行方式前往大陸,也沒有禁止學生赴陸就學。相對的,中共不但未開放大陸團客與自由行人士前來我國,也不願開放陸生來臺。可見,兩岸旅遊議題已上升到彼此如何踐履平等互惠原則的政策高度。然而,中共屢屢不顧此一根本性原則,不僅斲傷兩岸旅遊應有的透明性與友善度,且目前我旅行業仍無法組團赴陸,其他觀光產業也無法接待大陸的旅客。

 綜言之,兩岸旅遊政策,應在平等互惠透明友善原則下,進行正式協商,方為實際之策。尤其,當國人進一步認清中共仍慣用政經脅迫兩手策略,不僅會更加支持我政府立場,當未來兩岸旅遊品質持續優化,亦能形塑友善氛圍。顯然,兩岸進入後疫情階段,重新恢復旅遊議題,仍須經由正式協商機制,以保障雙方人民的旅遊安全與品質,以及市場秩序、旅遊糾紛、突發意外處理、不明事件處理等機制,唯有仔細檢視妥適安排,方能達到提升兩岸旅遊品質之美意。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