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08 

戰史回顧

【戎裝名人錄】倡議聯合作戰 羅傑.凱斯元帥
 被視為發生叛變情節的皇家橡樹號戰艦。 (取自英國皇家海軍)
【戎裝名人錄】倡議聯合作戰 羅傑.凱斯元帥1
【戎裝名人錄】倡議聯合作戰 羅傑.凱斯元帥2

◎雲陽

 羅傑·約翰·布朗洛·凱斯(Roger John Brownlow Keyes)自幼立志加入英國皇家海軍,1872年10月4日出生的凱斯在家排行老二,父親是印度陸軍將軍查爾斯.巴頓.凱斯爵士。凱斯小時候就向父母表示:「我要成為一名海軍上將。」因此經歷在印度成長和在英國馬蓋特預科學校的學習後,凱斯於1885年7月15日以實習生身分加入皇家海軍,在不列顛尼亞號訓練艦上服役。完成實習後於1887年8月轉調到好望角海軍站(日後的非洲艦隊指揮部)的旗艦巡洋艦羅利號,並於11月15日晉升為見習官,隨後即轉調到綠松石號巡邏艦。1891年11月14日晉升為少尉,於1898年的1月成為負鼠號驅逐艦的指揮軍官。

引進潛艇建造競標制度

 1901年5月,凱斯被任命為在德文港訓練艦隊的蝙蝠號驅逐艦指揮官。1902年1月,改任為獵鷹號驅逐艦的指揮官。1904年,凱斯被調到陸地單位,在海軍部的情報部門任職。1908年接掌大西洋艦隊的維納斯號巡洋艦艦長。1910年接任潛艇督察艦長,1912年成為潛艇部隊的準將指揮官,由於早期潛艇的能見度很差,所以凱斯大多是搭乘驅逐艦出海。他在任內引進潛艇建造競標制度,而不再全由維克斯公司壟斷建造。

救起百名倖存者 海戰表現亮眼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凱斯是第8潛艇戰隊指揮官,他參與籌劃1914年8月的第一次黑爾戈蘭灣海戰,並以獵犬號驅逐艦為旗艦親自加入作戰。戰鬥接近尾聲時,凱斯的獵犬號正在沉沒的德國美因茨號巡洋艦附近航行,發現大批落水的德國海軍人員並救起220名倖存者,事後凱斯也因此獲得表揚。

 1915年3月,凱斯奉命執行掃除達達尼爾海峽雷區的行動,他派遣6艘拖網漁船和紫水晶號巡洋艦實施掃雷。然而受到土耳其野戰砲兵的轟擊,凱斯的6艘拖網漁船中有4艘遭到嚴重損壞,紫水晶號也受嚴重打擊而舵機受損,導致掃雷任務失敗。幾天之後,另一次的掃雷嘗試也宣告失敗後,皇家海軍放棄強攻進入海峽的企圖。不過凱斯仍因在達達尼爾海峽戰役中的貢獻,先後於1916年的1月和6月,獲頒聖米迦勒及聖喬治勛章以及優異服役勛章。

 1918年1月接任多佛軍區和多佛巡邏艦隊指揮官。在凱斯之前的多佛海上巡邏艦隊是由雷金納德.貝肯上將指揮,曾於2年內在英吉利海峽成功擊沉2艘德國潛艇,但在88000艘穿越海峽的敵方船隻中,只有5艘被魚雷擊中,1艘被砲火擊沉,戰果不算傑出。結果,凱斯上任後即改變戰術,於是僅僅1個月內就擊沉5艘潛艇。

 1918年4月23日,凱斯主持對比利時布魯日-澤布呂赫港實施突擊行動,希望達成封港的目的,以阻止德國船隻(主要是潛艇)出港,對盟軍控制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南部形成威脅,結果任務只能算部分成功,僅在短期內影響德國潛艇的出海。凱斯於4月24日獲頒巴斯騎士指揮官勛章。同年5月,他還參與在皇家海軍遠距控制艦艦部實施的無人駕駛飛機長程控制試驗。

「皇家橡樹叛變」影響 無緣高升

 1919年底,凱斯奉命指揮新成立的戰鬥巡洋艦戰隊,以雄獅號戰鬥巡洋艦為旗艦,母港設在斯卡帕灣。1920年初,凱斯將旗艦轉移至新建的胡德號戰鬥巡洋艦。1921年5月16日,凱斯晉升為海軍中將,1925年6月升任地中海艦隊總司令,次年3月1日晉升為海軍上將。1928年1至4月間,地中海艦隊的皇家橡樹號戰艦發生所謂的「皇家橡樹叛變」事件,以皇家橡樹號為旗艦的第1戰艦戰隊副指揮官科拉德少將與艦長杜瓦上校和副長丹尼爾中校的長期不合也浮上檯面,杜瓦和丹尼爾於是在重大演習前上書科拉德表達不滿。之後信件被轉呈到凱斯手上,在意識到杜瓦和丹尼爾兩人與科拉德之間的關係已無可挽回之後,凱斯於是下令將演習推遲15個小時,並召開調查法庭,命令3人返回英國。結果事件受到媒體的關注並大肆報導,還誇張地以「叛變」來描述。海軍部認為凱斯對此事處理不當,也對他日後升遷造成影響。他於1929年5月轉調朴茨茅斯軍區司令,隔年5月8日晉升為海軍元帥,6月3日獲頒巴斯騎士大十字勛章,1935年5月退役。

 退役前,凱斯於1934年1月當選為朴茨茅斯北區保守黨議員,他努力阻止裁軍並尋求讓海軍保有航空兵力;他也與邱吉爾持相同立場,反對時任首相張伯倫與希特勒於1938年簽定《慕尼黑協定》,成為當時少數在該問題上拒絕支持政府政策的人士之一。

為海軍辯護 強烈批評政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凱斯非常渴望獲得重回現役,但也對軍方高層提出批評。面對1940年4月初爆發的挪威戰役,凱斯認為收復中部的特隆赫姆是勝利的關鍵,因此主張使用戰艦強攻、占領特隆赫姆峽灣,並派部隊登陸以奪回城市。他尋求與時任第一海軍大臣邱吉爾見面,提交擬定的作戰計畫大綱,並主動自薦帶領作戰,還提議如果海軍部不想冒險使用新艦,他願意牽就運用老艦作戰。實際上,參謀首長們也研擬出類似的結論和作戰計畫,還增加在納姆索斯以北和翁達爾斯內斯以南的輔助登陸行動。然而因為德國驅逐艦主宰了峽灣,因此皇家海軍未能派遣主力艦進入峽灣,又沒能占領可提供空中掩護的任何機場,因此最終指定用於中央突破的部隊也從未登陸。當盟軍於1940年5月初開始撤軍時,英國上下為此震驚。5月7至9日,英國下議院舉行就政府在挪威戰役的作為進行辯論,參與會議的凱斯身著全套海軍上將制服入場,引起所有與會者的注目,他為海軍辯護但強烈批評政府的作為。隔日飽受批評的張伯倫辭去首相職務,由邱吉爾接任,並領導英國一直到1945年5月歐戰結束之後。

 1940年5月下旬,當德國入侵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等國家時,邱吉爾任命凱斯擔任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3世的聯絡官。然而,比利時於5月28日向德國投降且未向盟軍通報,造成防線左翼出現缺口,讓德軍可以暢行無阻實施閃擊戰,為此利奧波德3世和凱斯都因此受到英國媒體的批評與責難。

 回到英國的凱斯於1940年6月出任首任的聯合作戰主任,負責實施突擊隊的訓練和擬具敵對海岸突襲的計畫。他提出大膽的突襲計畫,但都被參謀首長們認為不切實際,同時認為凱斯以聯合作戰的名義,企圖凌駕3個軍種的指揮權而予以抵制,最終凱斯於1941年10月遭到免職,直到戰爭結束都未能再參與作戰實務。

 1944年7月,凱斯應英國政府要求前往加拿大、澳洲和紐西蘭等國進行友好訪問。在訪問美國海軍阿巴拉契亞號兩棲指揮艦期間,因為在遭到日本飛機攻擊時吸入濃煙而嗆傷,而且一直沒能完全康復。返國修養後一直拖延到1945年12月26日,在廷格威克的家中去世。凱斯雖然歷任多項指揮職務,又受封貴族,但終究未能獲得第一海務大臣的最高職位,部分原因除受「叛變」事件影響之外,他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也沒有爭取到足夠的政治支持。再者年齡也是因素之一,一戰結束時,46歲的凱斯對皇家海軍而言太年輕,但是當二戰爆發時,已經68歲的凱斯又遭嫌太年長。(作者為軍史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