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05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厚植防衛力量 建構堅強國防後盾
國軍持續強化整體防衛與應變能力,建構最堅強的國防後盾。圖為「漢光39號」演習實兵演練,官兵以精實戰力驗證各項作戰計畫與戰術作為,強化整體防衛能量。 (本報資料照片)

◎張玲玲

 2014年,俄羅斯以混合威脅手段併吞克里米亞半島,使得許多歐洲國家紛紛重新自我檢視國防戰略與軍事制度,尤其是在冷戰結束後廢除徵兵制的立陶宛、瑞典等國又重新立法恢復。去年2月,俄羅斯以「特別軍事行動」侵略烏克蘭,震驚世界;加上10月7日發生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發動「阿克薩洪水」(al-Aqsa Flood)軍事行動,大規模突襲以色列,造成重大傷亡。國際社會處在多事之秋,我國也正面臨中共軍事擴張及日益嚴峻的武力威脅,這些正在發生的戰爭與衝突,給了我們許多啟示與借鏡。

強化敵情意識 居安思危

 「烏俄戰爭」尚未停歇,「以哈戰爭」再起,引發的地緣政治牽動著全球局勢,告誡著我們「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直讓外界有「小而精」印象的以色列軍隊,曾以優勢軍力與戰術戰技,贏得5次「以阿戰爭」,國防實力堅強;同時長年積極培養高科技人才與發展國防工業,深具先進軍事科技與研發創新能力,加上實施「全民皆兵」兵役政策及從小強化愛國教育,使得周圍國家不敢輕視這個小型國家。但「哈瑪斯」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多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攻擊,使得以色列猝不及防,當日造成多人死傷。許多軍事專家認為以色列情報失靈,主因可能是近來與沙烏地阿拉伯和談進展順利,並往建交方向前進,使得以色列情報組織降低戒心。故此次以色列受到突襲的經驗,值得我們深刻省思。

 首先,可從時間上看,哈瑪斯是利用黎明時分發動突襲,利用猶太人的安息日、同時也是猶太教三大節期之一的「住棚節」(Sukkot)尾聲,攻其不備。在手段上,動用小型滲透突襲部隊、火箭、卡車、摩托車、摩托艇、動力滑翔傘等常規、非常規戰術與裝備進行攻擊。從方式及手段上來看,滲透行動是從地面、海上、空中同時進行,並在短時間內密集發射數千枚火箭彈,集中兵、火力運用。另一方面,哈瑪斯嘗試以網路戰進行攻擊,利用地下設施或民用設備入侵資訊、監視與衛星系統。與此同時,利用社交媒體進行心理戰,意圖引起混亂並造成恐懼。

 這場戰略突襲正警惕著我們,和平非僅寄望於對話或外交,更須依靠實力。中共迄今持續窮兵黷武,不僅頻繁侵擾我國海、空域,並利用媒體誇言「24小時攻占臺灣」、「勿謂言之不預」等對我進行文攻武嚇;國軍絕不能有些許鬆懈,更勿忘軍人要有戰勝敵人的決心並維持堅實戰力;國人也必須強化敵情意識、鞏固心防,方能共築堅固堡壘,肆應敵情威脅。

兵力結構轉型 肆應威脅

 俄羅斯吞併烏克蘭所屬的克里米亞半島時,即讓世界、尤其是鄰近國家敵情意識抬頭,加上去年大舉入侵烏克蘭行徑,讓其他國家重新思考國防戰略,進一步加速兵役制度革新。

 我們可看到,波羅的海國家之一的立陶宛,於2015年開始恢復徵兵制,對象為18至23歲男性公民、役期9個月;原本實施徵兵制的挪威,也開始將女性納入徵召服義務役對象,目前已占現役兵力3分之1。另2010年取消徵兵的瑞典也跟進,於2017年在7成國會議員支持下,宣布因「歐洲及瑞典周邊安全環境惡化,募兵制已無法提供軍隊足夠的受訓人員」,2018年起恢復「篩選式」徵兵,對象亦不分男女,役期近1年。再如拉脫維亞去年7月宣布,自今年起,18至27歲男性公民,必須完成為期11個月兵役。其他如芬蘭與瑞士全國,則有7成以上民眾都支持維持徵兵制。

 我國敵情威脅與日俱增,為了落實建軍備戰,三軍統帥蔡英文總統去年底向國人提報「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除逐步強化後備戰力之外,因現行4個月軍事訓練役期,難以在短時間內培養具備熟悉戰技的戰士,故自明年起恢復1年期義務役,俾有適切兵力應對未來的不對稱作戰。

 《孫子兵法》九變篇有云:「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無論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戰爭規模,或哈瑪斯攻擊以色列的戰術突襲行動,抑或正規、非正規手段的攻擊模式,對於任何戰爭形態均須做好因應,以備不時之需。再如引發熱議的以色列情報系統在被突襲時究竟是否失靈?給了其他國家一個教訓;我國也必須警惕,除了必須加強資訊、監測和預警系統之外,萬不可輕敵。

精實戰備 發揮全民總力

 再者,以色列國防是被世界公認最有準備的國家之一,卻遭哈瑪斯攻擊,這也提醒國軍,除了軍隊的訓練方式、作戰技巧與軍事裝備,都要與時俱進,以因應最新局勢發展作出改變外,更不能寄望於敵人不會來犯,而是要依靠自己精實的備戰工作、構築堅固的防禦網,以累積敵人不敢進犯的可恃戰力。

 另兩岸局勢雖與烏俄、中東有異,但我們可從戰爭與衝突中學到最大的教訓,就是永遠要謹記「國防無假期」。近期這兩場發生在世人眼前的不對稱戰爭與衝突,無論是大對小、或是少對多,國軍均須持續發展不對稱戰力、強化整體防衛與應變能力,建構最堅強的國防後盾。

 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除了國軍平時戮力戰備整備外,更重要的是全民總力的發揮。如烏克蘭與以色列面臨戰爭,依據憲法程序發布戒嚴,並進行人力、物力動員管制與運用,俾以充足人力與戰略物資支援前線作戰。在人力動員上,烏克蘭與以色列在遭到侵略與攻擊時,都能快速動員參與作戰,甚至還有成千上萬從海外回國馳援的民眾。我國國防安全研究院、美國華府智庫「全球臺灣研究中心」(Global Taiwan Institute)定期進行民調與訪談,有高達7成以上民眾願意為抵抗中共犯臺而戰,足見國人深具抗敵意志。

軍民同心 提升強韌戰力

 另戰爭物資動員部分,於平時即須秉持「平時整備,備而不用」原則,做好產業能量調查及掌握,並依「國防民生合一」政策,建立國防與民生需求的共同產業鏈,並須納入演習進行緊急應變演練,方能在國家發生危急事態時立即動員。

 「自己國家自己守護」,全國軍民同心協力、一起強化全民國防強韌戰力,以具體行動向國人、國際與對岸之敵展現自我防衛決心,達成提升國防韌實力目標,嚇阻敵人不敢輕啟戰端,團結捍衛國家安全。

(作者為政治大學東亞所博士候選人)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