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8 

社論

【社論】軍人讀訓第3條 不容有倨傲粗暴之行為

 眾所周知,軍隊主要由人所構成,軍人皆來自一國之人民。這種構成形態,能否成為軍隊戰力的決定性因素,在於這群人能否發揮一體性的統合力量。詳細來說,可從兩個層面來說明,一是部隊內的人群關係,二是軍人與國民的關係;前者包括部隊長官、部屬及同袍之間的關係,後者指的是一國之內的軍民關係。軍隊內外的人群關係如果都能和諧共榮,軍隊戰力就能夠發揮到極致,而能否達成此一目標的關鍵,就在《中華民國陸海空軍軍人讀訓》第3條所揭示的「敬愛袍澤,保護人民,不容有倨傲粗暴之行為」。

 國軍官兵平日生活、工作、訓練都在一起,在朝夕相處、情分交感下,容易凝結一般職場不易見到的革命情感。這種情感,讓官兵平時能相互協助,戰時則能榮辱與共、生死與共。軍中弟兄互稱「袍澤」,意在彰顯深厚的情誼。此種情誼不但能夠讓彼此相互依附,也表示戰時會拚盡全力,與同袍一起達成作戰使命。因此,對於各級指揮官而言,如何而能激發這種情分,其關鍵就在「敬愛袍澤」的共識建立上。

 袍澤之間要相互敬愛,不表示要改變軍隊原有的上下從屬及階級關係。反之,是要在這種階級關係中,所有人都扮演好各自的角色,並尊重彼此不同的職能,如此才能發揮既統一又分工、戰力最大化的功能。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做到《國軍教戰總則》第3條「嚴肅軍紀」強調的「三信心」,即部屬要「信仰長官」,長官要「信任部屬」,所有官兵要「自信其為負責任,守紀律之軍人。」

 雖然軍隊內的人群關係包含長官與部屬的上下從屬關係,以及同僚之間的相互關係,但在這些關係之中,上對下的領導統御最為重要。這是因為,長官擁有較大的權力,可以「風行草偃」帶動部隊風氣。而如何妥善運用這種權力,便會成為袍澤能否相互敬愛,部屬能否「信仰長官」的關鍵。

 前行政院長郝柏村在民國102年赴國防大學演講時,曾經將「論帶兵」作為系列主題之一,正好可以說明這個概念。郝柏村於演講中開宗明義表示,「帶兵之道,愛兵為先」,勉勵所有領導幹部,要將官兵當成自己的子弟,與他們同生死、共患難,才能建立如兄如弟、如手如足的深厚情誼。他還強調,帶兵首要條件是「誠」,做到「不虛偽、不造假、不欺騙、不掩飾、不做作、表裡如一、言行一致」,士兵才會敬重長官。這種以「愛」為出發的帶兵之道,就是《孫子兵法》所說:「視卒如嬰兒,故可與之赴深谿;視卒如愛子,故可與之俱死。」做到如此,必定能夠激發上下齊心、其利斷金的巨大力量。

 軍隊戰力除了緣自袍澤生死與共,也來自軍民同舟共濟、水乳交融。過往的戰史顯示,人民的支持是戰爭勝敗最重要的因素。美軍自1955年起打了20年越南戰爭,最後不得不黯然撤兵,也導致了南越政府的垮臺。雖然有諸多因素,但最重要的原因,是國內反戰情緒高漲,造成美軍極大困擾;另外一個例子,則是郝柏村所說的,中共之所以在抗戰結束後迅速控制中國大陸,主因之一是取得農民的支持,導致國軍喪失底層社會的支持,反共戰爭的正當性無法獲得全民理解與認同。上述兩例凸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獲得人民支持則興,喪失人民支持則衰。

 軍隊要如何獲得人民支持呢?答案就是「保護人民」,做民眾的守護神。我國《憲法》第137條明訂:「中華民國之國防,以保衛國家安全,維護世界和平為目的。」這裡的「國家」除了中華民國,也包括中華民國國民。以此為基礎,國軍在「為何而戰?為誰而戰?」這兩個重要問題上,已做出清楚的宣示與定位,即國軍「為中華民國生存發展而戰,為臺澎金馬百姓安全福祉而戰」。

 基於此一宣示和定位,對於所有威脅國家安全的外患,國軍必須清除;對於任何危及人民安全福祉的挑戰,國軍必須克服。職是之故,國軍在堅守崗位、戮力戰備整備之餘,同時也會負起聞聲求苦的使命,一旦發生天災人禍需要軍隊救災復原,國軍總是不待命令立即投入,這是「保護人民」的具體展現,也是國軍能夠獲得民眾高度肯定與支持的主要原因。

 「敬愛袍澤」是中華民國的軍人本色;「保護人民」是中華民國國軍天職,這兩個面向都是軍隊戰力的泉源,自然「不容有倨傲粗暴之行為」。一支以愛凝聚官兵力量、以保護人民為使命的軍隊,必然是仁者無敵的王者之師,也必然是捍衛臺海安全的鋼鐵勁旅。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