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26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全民防衛動員 建構國防安全韌性
 透過「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的落實,有助主戰、守備部隊,以及後備、民防系統四大防禦區塊的任務分工與相互支援之運作效能。(本報資料照片)

◎董慧明

 當今世界充滿各種複雜的安全威脅,包括傳統軍事衝突影響國際秩序,愈來愈多的非傳統安全威脅也對各國安全與發展帶來嚴峻挑戰。以我國為例,地緣政治的敏感性導致安全環境呈現複合與不對稱的樣貌。除要審慎應對有形的敵情威脅,沒有硝煙的網路攻擊、資訊戰、情報滲透、假訊息、認知作戰等手段,更危及了我國的國家安全。在多變的全球安全環境與威脅形勢下,我國位處亞太地區樞紐,必須兼顧國防安全體系與全民防衛動員機制,以提高國家應對多重安全威脅的韌性,確保國家運作穩定。

烏俄戰爭擾亂全球供應鏈

 去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蒲亭不顧國際反對,在接連藉由外交與聯合軍演動作後,展開對烏克蘭的全面侵略。遭到入侵的烏國,同時面對來自國境北、東、南三個方向的俄軍攻擊,包括首都基輔等各大城市供水、供電,以及油庫關鍵基礎設施,皆遭到俄國飛彈襲擊。這場戰爭持續至今,戰況僵持不下,不僅直接衝擊當事兩國,更擾亂了全球能源、糧食、供應鏈穩定。

 位於東歐另一端的中東地區,也於今年10月7日再次爆發以色列、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長期對抗以來最嚴重的軍事衝突。無論是「哈瑪斯」對以色列不斷釋放尚未做好戰爭準備的假訊息,意圖鬆懈以國民眾心防、製造情報障礙與降低軍事防備,進而在「贖罪日戰爭」50年週年之際發動突襲式攻擊,讓以色列措手不及遭到嚴重打擊;以色列對加薩地區發起多波次的報復反擊至今,激起葉門什葉派激進團體「青年運動」因支持巴勒斯坦而揚言對前往以色列的商船進行攻擊;乃至全球網路駭客基於反猶太、反穆斯林立場,而對敵對陣營國家刻意發起資訊攻擊,凸顯現代戰爭與衝突已不再局限於傳統戰場,更擴散至軍事目標以外的關鍵基礎設施,以及在物理領域之外的資訊、認知領域。

 為因應國際安全多變局勢,各國紛紛體認整合全政府乃至全社會力量,提高整體應變和抵抗能力的重要性,並積極推動全民國防建設。

 為增進國家應急、應變能力,我國正積極落實全民防衛動員準備工作。依據現行《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條文內容即指出是為了「落實全民國防理念,實施動員準備,保障人民權益」而建立全民防衛動員體系。無論是平時的動員準備階段,或是國家面臨戰事、緊急危難發生而須遵照總統發布之緊急命令,進入全國動員或局部動員之動員實施階段,其動員準備主要區分「行政動員」與「軍事動員」。

 該法自民國90年11月14日公布日施行以來,即為我國因應敵情威脅、安全環境驟變之法理基礎。政府、國軍及民間團體,本保衛家園之信念,共同致力於國家動員準備工作,確保在瞬息萬變的國際情勢中能夠應對各種挑戰。透過法規的制定和實施,更能明確地整合政府資源,密切軍民合作,並能有效運用民力,構建全國民眾共同參與的國防與國土安全防禦體系。

 我國於去年1月1日成立「全民防衛動員署」,專責協調政府各部會動員政策規劃與執行;另為促進全國通訊、資訊、資通安全,亦於同年8月27日成立「數位發展部」,冀能運用數位工具提升「全民數位韌性」。而民間設立相應的民防組織、志工團體,更為國家重要的後備力量。透過中央與地方、政府與民間、軍隊與民眾的攜手合作,才能更有力地應對各種挑戰與危機。

1年期義務役 提升防衛戰力

 從蓄積國家自我防禦能力,活化國軍主戰、守備、後備部隊,以及民防體系運作效能的角度來看,「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是當前我國國情、戰略環境,以及戰備整備需求最合適的作法。該方案自去年12月19日經行政院核定以來,強調1年期義務役役男需接受完整且有系統的部隊訓練規劃與相關配套作法,包括提高義務役薪資、推動服役年資銜接勞工退休制度,以及研議彈性教育制度等。此外,方案著重建立適足的防衛戰力,同時兼顧國軍各軍種兵科人力需求和退伍就業。

 透過「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的落實,有助於主戰、守備部隊,以及後備、民防系統4大防禦區塊的任務分工與相互支援之運作效能。首先,優化配置陸、海、空三軍,強化主戰部隊的現代化裝備與戰鬥力,是為了確保國家主權不受外敵侵犯;在持續導入現代化武器裝備與訓練,提高主戰部隊的反應速度和戰鬥效能同時,也著力於應對混合戰的綜合能力,如資訊戰、心理戰、認知作戰的應對。

平戰結合 健全國家安全體系

 其次,主戰與守備部隊的聯合作戰能力也至為關鍵,需要在演訓時機加強精進,形成平戰時期可有效配合、緊密合作的防衛作戰體系。另在後備與民防能量儲備方面,須關注後備軍人、民防團隊、替代役等在短時間內有效轉化為戰鬥力的有效方法,並強化在應急應變中的職能角色,使其成為國家安全的堅實後盾。

 為建立全方位、功能健全的國家安全體系,「平戰結合」的訓用思維至關重要。此一概念不僅是為國家面對的戰爭衝突威脅做準備,更涵蓋應對非傳統安全層面的挑戰。亦即透過平時的訓練,讓國家建立更強大的自我防衛力量,並且促進經濟發展、社會凝聚,使全民防衛準備工作形成良性循環。因此,必須重視國家國防、經濟、民生產業、社會等各方面的整合,以提升整體國家韌性。

 以國家國防產業與經濟發展為例,我國《國防產業發展條例》明確指出,須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達成國內研發、產製武器裝備及後勤支援之國防獨立自主目標。其中,國防部、經濟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扮演著政策制定與引導的關鍵角色。近期公布的首波「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也明列出國防科技、太空等領域,國防部在22項核心關鍵技術項目中則主管了6個項目。可見在經濟層面,國家需要建立具有高度國防產業基礎的經濟體系,以確保在戰時能夠正常運作;透過技術創新和國防產業的結合,亦可促進經濟發展並提高國家競爭力。

強化資通安全 降低網攻衝擊

 另外,安全防護能力與復原能力也同樣重要。政府部門仍須持續強化資通網路安全與防護系統的投入,降低網路攻擊衝擊,以保障社會穩定。透過學校與社會教育,提升全民的危安意識和應變能力,也是確保社會結構穩定不容忽視的重要工作。

 全球局勢動盪不安,安全挑戰日益複雜,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關係著國家防禦韌性。在各國紛紛強化全民國防的同時,我國面對中共以武力片面改變臺海現狀,威脅臺海安全,更應加倍注重全民防衛動員的平戰時期整備。唯有全民共同參與、政府與民間團結一心,方能在變動的國際環境中,應對各種挑戰,確保國家的安全與利益,守護這片我們所珍愛的家園。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