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1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印太戰略觀─印度 獨立外交與多向結盟的拉鋸
【韜略談兵】印太戰略觀─印度 獨立外交與多向結盟的拉鋸1
【韜略談兵】印太戰略觀─印度 獨立外交與多向結盟的拉鋸2
【韜略談兵】印太戰略觀─印度 獨立外交與多向結盟的拉鋸3

文:陳作人

 自2017年起,美國於《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及《國防戰略報告》2份白皮書中使用「印度─太平洋」一詞,並在白皮書中提出中共在印太區域的政治影響、軍事布局及經濟利誘行為,已對印太區域內的自由貿易、國家主權、區域穩定,以及自由與開放的信念與原則造成衝擊。雖然白皮書中亦有提及朝鮮半島的核武對印太區域情勢的威脅,但文中所提到的首要威脅,很明顯的就是中共,這點從2022年美國發表的《美國印太戰略》開篇就可以發現。

 在探討美國版本的「印太戰略」是否符合印太區域、乃至於印太區域外國家的利益時,我們必須關注印太區域的主要大國之一印度。印度在美國「印太戰略」中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甚至有能力左右美國在印太區域的戰略成功與否。因此,印度是否追隨美國的「印太戰略」,也是個值得深究的問題。

印度的印太認知與戰略規劃

 對印度而言,印太區域這樣的地緣與戰略概念並非嶄新想法。從1998年發布的《印度海洋軍事戰略1989-2014》(Maritime Military Strategy for India 1989-2014)到《印度海洋主義2015》(Indian Maritime Doctrine 2015)可看出,這些文件皆主張印度應建立一個從波斯灣到馬六甲的弧形地帶,做為合法活動與確保利益的區域範疇。

 另外,這些文件也逐步將印度關注的海域擴及鄰近的海洋,規範出「核心區」與「次要區」。認為應投注現有的資源在「核心區」,包含與印度洋連接的進出口、印度洋島嶼國家、波斯灣及穿越印度洋的國際航道;而「次要區」則是與印度洋連接的海域,包含南印度洋、南海,以及太平洋區域,這些區域的情勢直接影響印度在「核心區」的利益。事實上,印度所提出的「核心區」與「次要區」涵蓋整個印度洋,乃至於太平洋區域,而從印度海洋戰略布局,就可以理解印度對印太區域的認知及戰略規劃。

 印度政府1991年就發起「東望政策」(Look East policy)至2014年莫迪執政後,將東望政策升級為「東進政策」(Act East policy)可以發現印度對於印太區域統一性的戰略,已於多年前開始推動。

拒止中共勢力在南亞擴張

 印度「東望政策」的核心動力,是印度與東南亞國家建立與加深經濟合作,邁向經濟一體化,最終透過東南亞的連結與美國建立經濟與安全的全面戰略合作。建立與美國的安全戰略合作,來自於印度政治精英對印「中」邊境戰爭裡印度的挫敗,所產生的不安與憤怒情緒。印「中」戰爭導致印度長期將中共視為在南亞及東亞的戰略競爭對手,雖然冷戰後雙方相對和緩,但2020年及2022年爆發的兩次邊境衝突,都警示著印度,中共威權政體在區域擴張所帶來的威脅。

 新德里希望藉由美國印太戰略來拒止中共政、經、軍勢力在南亞地區的作用與擴張,從而抵消中共從過去的珍珠鏈戰略,到現今的「一帶一路」政策,在印度洋日益擴大的影響力。易言之,中共在印度洋軍力擴張並非新德里所樂見,新德里也不希望讓中共在印度洋的軍力提升為人所知,因為這將導致新德里可以選擇的戰略應對手段減少。

 自1947年印度獨立建國後,基於殖民地歷史因素,新德里在外交政策上採取不結盟政策。試圖避免捲入美、蘇冷戰導致的東西陣營對抗,雖然近年在國際環境變化下,改採「多向結盟」(Multi-alignment)。但其在外交關係上,依舊希望達到獨立於各方陣營之外的結果。但面對中共崛起,並挑戰現有國際秩序,美國以「印太戰略」對中共進行反制的當下,印度能否在中共的威脅下,保持獨立外交路線,需再多做觀察。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