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1 

戰史回顧

【戰史回顧】東京灣事件 美介入越戰導火線
「麥達克斯號」是東京灣事件主角,其後售予我國並改名「鄱陽艦」。 (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戰史回顧】東京灣事件 美介入越戰導火線1
【戰史回顧】東京灣事件 美介入越戰導火線2

◎滕昕雲

 發生於1964年8月2至4日的東京灣事件,導致美國深度捲入了越戰。美國總統詹森上臺後,對於南越是否具備抵禦越共游擊隊的能力,愈來愈感到擔憂。遵循美國既定的「圍堵」政策,詹森和國防部長羅伯特麥納馬拉開始增加對南越的軍事援助。為了增加對北越的壓力,美方秘密購置了數艘挪威製快速巡邏艇(PTF),轉交給南越部隊使用。

 這幾艘PTF由南越部隊操作,派往執行「34A行動」,對北越沿海目標發動一系列的攻擊。「34A行動」最初係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於1961年啟動,是針對北越進行的一項高度機密的特戰行動。初期執行並無太大成效,遂於1964年轉移至美國軍事援助司令部越南研究和觀察組之下執行,其重點也改為海上襲擾。在此同時,美國海軍也奉命在北越近海執行代號「德索托巡邏」的特種行動。

 「德索托巡邏」是一項長期計畫,由美國軍艦在國際水域巡航,進行偵監行動。此類巡邏此前曾在蘇聯、中國大陸和北韓沿海長期實施。雖然 「34A行動」和「德索托巡邏」為兩項獨立的行動,但「34A行動」實施後,北越方面通信流量增加,給予「德索托巡邏」蒐集有關北越軍事能力的重要資訊。

北越攻擊美艦 美空襲報復

 1964年7月28日,美國海軍麥達克斯號驅逐艦(DD-731)自基隆港啟程,前往北越東京灣海域執行「德索托巡邏」。該艦於31日抵達北越近海,在行動指揮官約翰‧赫里克上校的指揮下,穿過東京灣蒐集情報。本次任務恰與「34A行動」的幾次襲擊同時展開,其中一項行動為8月1日對兩座北越掌握的小島展開襲擊。由於南越的PTF行動飄忽難以掌握,北越於是選擇對麥達克斯號實施攻擊。8月2日下午,出動3艘俄製P-4機動魚雷艇,執行攻擊任務。

 麥達克斯號當時正在離岸28哩的國際水域巡航,突然發現北越魚雷艇向其逼近。赫里克意識到有遭受攻擊的威脅,請求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提供空中支援,當即得到了批准,4架F-8戰鬥機在戰管導引下飛往麥達克斯號所在位置。此外,騰納喬伊號(DD-951)驅逐艦也奉命馳援。赫里克指示槍砲官,若北越快艇接近至該艦10000碼範圍內,即鳴砲3聲示警。然而北越海軍無視警訊,逕向麥達克斯號發動了魚雷攻擊。

 麥達克斯號立刻還擊,擊中了來襲的P-4魚雷艇,自身僅遭到單顆14.5mm機槍彈擊中。經過15分鐘的機動後,F-8戰鬥機抵達,開始掃射北越快艇,擊毀其中兩艘,第3艘則喪失行動力在海面浮沉。威脅解除後,麥達克斯號從該海域撤離,重新加入友軍編隊。消息傳回,詹森對北越的攻擊行動感到驚訝,決定不能在如是的挑釁面前退縮,指示太平洋總司令部繼續執行「德索托巡邏」。

 在騰納喬伊號的伴隨下,麥達克斯號於8月4日駛往安全水域。當日夜間至凌晨時段,兩艦在惡劣天候下巡航,雷達螢幕突然出現了不明訊跡,同時亦報告聲納接觸,這些跡象顯示,北越軍很可能再次對美艦發動襲擊。麥達克斯號與騰納喬伊號雙雙採取規避運動,同時向眾多雷達目標開火。狀況發生後,赫里克認為無法判定確實遭到攻擊,於是在華盛頓時間凌晨1時27分向上級報告稱,「許多接觸報告可能是由於異常天候對雷達的干擾,以及聲納人員的反應過度所致。麥達克斯號並沒有實際目擊報告。」赫里克建議在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宜先對情勢進行「全面評估」。他透過無線電請求:「在白晝派遣飛機實施徹底偵察。」但後來前往偵察的美軍飛機,並未發現任何北越艦艇的蹤跡。

 儘管華府對第二次襲擊存有疑問,但麥達克斯號和騰納喬伊號上的人員均堅信遭到北越攻擊,而一份國家安全局上呈的通信情報也支持此點,但這份情資並不嚴謹。於是詹森下令對北越境內目標展開空襲,以示報復。8月5日啟動的「皮爾斯箭行動」中,提康德羅加航艦和星座號航艦的艦載機襲擊了榮市的石油設施,同時攻擊了大約30艘北越艦船。

美通過決議 揭參戰序幕

 詹森在下達空襲北越命令後,在電視上就這起事件向全國發表演說。然後要求國會通過一項決議,「表達美國支持東南亞自由和保護和平的團結和決心」。詹森稱並不尋求「更廣泛的戰爭」,接著表明了美國「繼續捍衛其國家利益」的重要性。1964年8月10日通過的《東南亞(東京灣)決議》,賦予了詹森在該地區使用軍事力量而無需宣戰的權力。爾後詹森即利用該決議所賦予的權力,迅速升高了美國參與越戰的強度,終至全面介入越戰。

 關於東京灣事件,現今已公認為美軍全面介入越戰的導火線,然而後續的學術研究以及機密文件的解密卻指出,並沒有發生所謂的第二次攻擊事件。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前國防部長武元甲也作了同樣的聲明,他承認北越方面於8月2日對美艦發動了襲擊,但否認在兩天後下令實施第二次攻擊。戰場上臨戰的壓力、情緒的緊繃,加上身心上的疲憊,在無處不在的戰爭摩擦(諸如惡劣天候、儀器的些微失真)影響下,很可能導致對情勢判斷的失準。

 東京灣事件的主角麥達克斯號,於民國61年以15萬美元售予我國,中華民國海軍命名「鄱陽艦」,編號DD-10,後改為DD-910,於62年正式服勤戰備。鄱陽艦在我國海軍服役11年又11個月,歷經10任艦長,於73年6月30日除役。

(作者為軍史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