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3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軍民團結 提升國土防衛能量
 選舉期間,國軍堅守行政中立、謹守軍人分際,嚴密掌握臺海與敵情動態,確保選務有序進行、社會穩定運作。(本報資料照片)

◎董慧明

 中華民國第16任總統、副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選舉已在13日圓滿完成,作為民主憲政體制國家,臺灣人民再次展現高度民主素養,讓國際社會看見我國自由民主的政治成就。

 我國於民國85年3月23日,首次直接民選選出總統、副總統,樹立公民直選國家元首憲政制度變革的重要里程碑;之後在89年總統、副總統選舉,首次平和完成政黨輪替;93年3月20日,依據《公民投票法》舉行臺灣首次全國性公投。一次次大小規模、目的不同的全國性或地方性選舉,我國真正落實「主權在民」民主制度。

 回顧歷次重大選舉,國軍在國防現代化、軍隊國家化進程中,同樣扮演著安定國家的重要作用。選舉期間,國軍堅守行政中立、謹守軍人分際,嚴密掌握臺海與敵情動態,確保選務有序進行、社會穩定運作。這些「專業軍人」的品格表現,更彰顯出我國政治制度的穩定與成熟,展露全體國民對於自由、民主、法治的堅持。

 「軍隊國家化」是自由民主憲政國家的重要象徵與指標。依據《中華民國憲法》第13章第一節內容,強調我國國防的目的、組織原則及軍人的忠誠與政治中立;另外,《國防法》第5條提到「中華民國陸海空軍,應服膺憲法,效忠國家,愛護人民,克盡職責,以確保國家安全」,以及第6條再次明文律定軍隊須保持政治中立,防止軍人參與政治活動。這些規範不僅用文字節制軍隊行為,更深層的涵義,是要凸顯軍隊忠誠於國家,維護民主原則,確保國家安全與穩定,是國軍責無旁貸的職責本務。

無懼威脅 堅定民主價值

 軍隊是國家的重要組成部分,攸關國防事務的運作,必須接受民意與民主監督,並遵循憲法和法律規範。落實「軍隊國家化」原則,象徵國家堅持民主法治價值觀和憲政體制得以落實,也能藉此將軍隊打造成國家發展和國防建設的主要力量,功能與目標趨於一致,以實現真正的和平、穩定和繁榮。

 國防部《112年國防報告書》中特別提到「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強調「知廉恥、辨生死、負責任、重氣節」,以及「愛國家、愛百姓、不貪財、不怕死」等信念,是國軍堅守國家主權,確保領海、領土、領空完整,以及保護人民、守護家園的使命與職責。尤其面對當前國際地緣政治環境變動不定,以及中共藉機升高對臺軍事壓力,片面製造臺海緊張局勢、改變臺海安全現狀等「灰色地帶」侵擾之國安威脅,必須要以適應性和靈活性的戰略部署,有效應對。國軍必須持續強化快速應變的能力,以因應可能的外來威脅和挑戰。

 對此,加強地面武力、戰機、艦艇等軍備之國防自主能力,推動現代化軍備建設,提升國防事務效能,並與理念相近和友好國家深化合作關係,則是實現國防戰略目標的政策重點。國軍在民主憲政體制下,維護國家安全的關鍵,在於適應國際安全環境變動,並在不懼中共軍事威脅下,堅定民主價值信念。為了能夠形成國家有效、有力、持續的安定力量,除適時建立多層次、多元性的國防政策,以應對安全環境中的混合式威脅,更有賴國內的社會凝聚力,透過公、私、民(Public-Private-People)體系與國軍共同構建緊密的夥伴合作關係。

全民參與 厚植防衛力量

 緣於對國家永續發展和國家安全的重視,我國「全民國防」政策的制定與實施,同樣是基於憲政體制下的《國防法》、《國防部組織法》、《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等相關法律,並藉由全民國防教育推動。其特點除強調國軍與國防的主體角色,更重要的是著眼於全國民眾共同參與國土防衛,結合有形、無形的力量,進而讓全民了解國家安全的重要性,達到保國、保家、保鄉、保土的精神意志提升,增進全民支持國防,共維國家安全。基此,全民國防政策的有效實施,端賴國家總體防衛力量的統籌運用機制。

 依據現行《全民國防教育法》,其教育範圍涵蓋:學校教育、政府機關(構)在職教育、社會教育,以及國防文物保護、宣導及教育。無論是在每年9月3日的「全民國防教育日」,或是平時的經常教育,希冀建立全民的國防知識,並強化全民防衛國家意識。另為順遂國家應急、應變機制,「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在依法動員民力、物力,以及協調各項資源,聯繫全民防衛動員和災害防救工作的職能,也至關重要。這些事關國家安全韌性而建置的能量,以及制度的順暢運作,必須適法有據地融入各級政府體系。由此亦可看出國家政治制度的合理設計,直接影響國家總體防衛力量的充分發揮。

多元活動 激發愛國情懷

 經由以上分析,可知一個國家國防實力,除了透過軍隊專業、精實的軍事訓練而能展現,國民愛國的信念與對國防政策的了解、支持,更是不可或缺。對此,我國自今年1月開始執行「強化全民國防兵力結構調整方案」,配合義務役役期調整為1年,明確律定役男入伍與服兵役期間的軍事訓練內容、訓練期程與要求標準;另為在支援主戰部隊執行軍事任務外,亦能具備災害救援、救護等執行民防任務能力,也將持續強化訓練內容及量能,冀能提高役期兵員的訓練實效。

 此外,為激勵有志投身軍旅學子加入國軍行列,除持續在高中(職)、專校和大學辦理各類型全民國防教育課程,例如「北高雄平野科學祭暨港都全民國防科學日」,抑或舉辦寒、暑期戰鬥營、射擊體驗、儀隊競賽、策辦「南沙研習營」等。這些多元的全民國防教育內容,皆有助於激發青年學生的愛國情懷,深植捍衛國土主權的護國決心。另在社會公民教育方面,包括每年的全民國防教育「網際網路有獎徵答」、利用社群網路平臺製播社會大眾關注國防議題文宣影片,則是要增進全民國防知識及共同防衛國家意識。

凝聚向心 增進防衛韌性

 面對當前複雜安全情勢,我國在民主憲政體制下,持續健全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機制,並透過全民國防教育政策的不斷完善與落實,其重要性不言可喻。臺灣因重視公民自由,尊重個人政治權利,讓國家朝向更加堅定自由、民主、法治化的發展方向;國軍也在此過程中堅守政治中立立場,忠誠於國家,戮力建軍備戰。相信透過全民國防理念的推動與深化,定能凝聚國家團結向心力量,增進國家防衛韌性,奠定國家安全基石,自信面對未來挑戰。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