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2/22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飛彈指南針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飛彈指南針1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飛彈指南針2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飛彈指南針3
【韜略談兵】飛彈知多少─飛彈指南針4

文:宋玉寧

 飛彈與火箭最主要的差別,在於飛彈可以轉向、準確命中目標;而之所以能夠改變飛行方向、追蹤目標,關鍵就是裝有導引裝置,可由射手直接瞄準、控制,或是依靠本身的尋標裝置,鎖定、擊中目標。

 射程較短、也就是飛行距離較近的飛彈,常用的導引方式包括無線電、線導、影像、雷射,以及紅外線、雷達導引。其中的無線電導引、線導,又可歸類為指揮(Command)導引,紅外線、雷達導引等,則可歸類為歸向(Homing)導引。

短射程配合自主鎖定 快狠準

 無線電導引飛彈:會不斷接收射手發出的無線電波指令,修正飛行路線直到命中目標,例如AGM-12型犢牛(Bullpup)空對地飛彈。

 採用線導方式的飛彈,飛彈與發射器之間裝有相連的金屬導線或光纖,射手可以藉此發出指令控制飛彈的飛行。早期的射手必須全程利用操縱桿遙控飛彈,現今則改良為半自動方式,射手不必實際遙控,只需透過瞄準裝置持續鎖定目標即可,例如BGM-71型拖式反裝甲飛彈。

 影像導引飛彈:裝有光電或紅外線影像尋標器,射手可以透過飛彈傳送的目標畫面確定之後發射,飛彈則會記住目標輪廓、自行鎖定命中,例如AGM-65型小牛空對地飛彈、FGM-148型標槍反裝甲飛彈。

 雷射導引飛彈:裝有雷射尋標器,在射手或友軍發射雷射光束、照射在目標之後,飛彈可以鎖定反射的雷射標定點進而攻擊,例如AGM-114型地獄火反裝甲飛彈。

 紅外線導引飛彈:裝有追蹤紅外線訊號的尋標器,飛彈能夠偵測目標發出的紅外線訊號,自行鎖定、追蹤,因此射手在發射後就可以離開,屬於「射後不理」(Fire and Forget),例如AIM-9型響尾蛇空對空飛彈。另一個與紅外線導引採相同模式的特例是反輻射飛彈,尋標器改為可以追蹤、鎖定目標發射的雷達波,例如AGM-88型高速反輻射飛彈。

 雷達導引飛彈:可分為半主動、主動兩種。其中採用半主動雷達導引的飛彈,在發射系統的雷達持續對準目標發射雷達波之下,飛彈尋標器會接收從目標反射回來的雷達訊號,追蹤直到擊中目標。因此發射系統在飛彈命中之前不能離開,雷達也必須一直照射目標,例如AIM-7型麻雀空對空飛彈。

 主動雷達導引飛彈:配備的尋標器就如同小型雷達,可自行對準目標發射雷達波,再接收反射回來的訊號,進而鎖定、命中目標。因此,射手在發射飛彈之後就可以立刻離開,也屬於「射後不理」,例如AIM-120型先進中程空對空飛彈。

長程巡弋 多重比對精準到位

 不過射程較遠,甚至是可以飛到地平線之外的飛彈,就要採用其他不同導引方式,或是採用混合導引方式,常用的包括慣性導引、全球衛星定位(GPS)導引、地形輪廓比對導引(TERCOM)。

 慣性導引飛彈:在整個飛行的過程中,飛彈的導引系統會不斷偵測加速度等相關資料,計算目前的所在位置,進而調整飛行姿態,以保持正確的飛行軌跡直到命中目標,例如彈道飛彈。

 全球衛星定位導引飛彈:導引過程則是與慣性導引方式相同,只是改為接收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發出的衛星訊號,以確定飛彈的目前位置,維持飛行路線正確。

 至於能夠低空長途飛行的巡弋飛彈,除了藉由全球衛星定位系統提高位置精確度之外,例如戰斧巡弋飛彈主要採用的地形輪廓比對導引,是在發射前先輸入目標位置,以及發射地點與目標之間沿途的地形、地物資料;飛彈在飛行途中則會不斷偵測經過的地形,並與已儲存的地形資料相互比對,確認目前所在的位置,保持正確的飛行路線,同時在低空中隨著地形起伏爬高或降低飛行高度,以避開前方障礙物,直到最後命中目標。

 此外,戰斧巡弋飛彈還有一種數位影像區域比對(DSMAC)導引方式,是在飛到目標的最後階段時,利用光學裝置掃描目標區的地形樣貌,並與飛彈上預先儲存的目標數位資料相互比對,以便準確鎖定目標。

混合式導引 符合不同階段需求

 混合導引方式飛彈:通常是在飛行中途、終端階段分別使用不同的導引方式。例如反艦飛彈採用的混合導引方式,會在中途採用慣性導引、搭配全球衛星定位;接近水面目標的終端階段,則是採用主動雷達或紅外線導引,藉由飛彈本身的尋標器,主動發射雷達波或被動接收紅外線訊號,自行鎖定、攻擊目標。例如我國自製的雄風二型反艦飛彈,便同時裝有主動雷達及紅外線兩種尋標器。

 此外,較長射程的艦對空飛彈也會採用混合導引方式,在飛行中途採用慣性導引,接近敵機的最後階段,則是利用飛彈的半主動雷達尋標器鎖定、命中目標,例如SM-2標準二型艦對空飛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