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7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洞察國際地緣政治 肆應安全威脅
 由美國主導的「繁榮衛士」護航行動,與多國機艦共同捍衛紅海航道安全。圖為美國神盾艦「麥森號」(下)與日本海上自衛隊「曙號」,在臨近葉門的亞丁灣海域聯合執行護航行動。(取自五角大廈網站)

◎董慧明

 前年2月24日,因俄羅斯全面入侵烏克蘭而發生的「烏俄戰爭」已屆滿2週年;去年10月7日,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突然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軍事攻擊所引起的「以哈戰爭」,也已邁入第5個月。這2場戰事無疑是過去觸動國際政治與地緣戰略格局變化最關鍵的軍事衝突。此外,包括北韓試射飛彈危害東北亞安全,以及中共持續加大對臺軍事壓力、在印太地區擴張軍力等破壞區域安全的紛爭,同樣倍受國際社會矚目。

安全態勢多變 攻擊猝不及防

 當戰爭衝突的陰影揮之不去,波及的範圍愈來愈廣,意味著國人對於地緣政治危機、衝突、戰爭應有更客觀、完整的認識,更重要的防範之道則在對安全情勢的及時掌握、判斷、應處,必須適切得宜。現代戰爭型態受到無人載具、人工智慧技術大幅應用於軍事層面影響,安全態勢往往瞬息萬變,面對敵方的挑釁、攻擊,更易面臨猝不及防的挑戰。因此,洞悉國際局勢對增進國防安全至關重要,而順勢加強國際軍事合作、深化全民國防,更是形成聯防機制與增進國家總體應變能力的重點。

 紅海地區作為歐、亞、非3大洲之間的重要戰略通道,受到「以哈戰爭」外溢效應衝擊,已成為引發中東地區地緣政治不穩定的熱點。除了以色列對加薩走廊地區持續不斷進行報復式反擊,受到長久以來民族、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影響,以及地區內各國戰略利益的現實考量,當地的戰火不僅關係著以色列、巴勒斯坦穩定共存,阿拉伯國家對以色列的譴責和反制,也成為導致衝突擴大的潛在原因。包括由伊朗在背後支持「抵抗軸心」(Axis of Resistance)軍事聯盟勢力的武裝動作頻頻,葉門叛軍「青年運動」不時以飛彈、無人機攻擊商船,以及執行「繁榮衛士」行動(Operation Prosperity Guardian)的各國護航軍艦,更進一步加劇了紅海局勢的動盪不安。此外,力挺巴勒斯坦獨立建國的沙烏地阿拉伯已明確表態,除非以哈雙方結束在加薩走廊的衝突,否則,不會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沙國的堅決立場牽連著美國在中東外交戰略布局。另中共、俄羅斯、伊朗3月底將在阿拉伯海舉行聯合軍演,也意味著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情勢將愈形複雜。

 另一個衝突熱點則是因「烏俄戰爭」所延伸的黑海地區局勢變化。作為歐亞大陸重要戰略交匯處,黑海的安全與穩定,除受到2014年俄羅斯占領烏克蘭領土克里米亞半島所牽動,也是攸關全球糧食、能源供應的重要地區。截至目前,烏克蘭仍堅持反攻收復失土的護國決心,惟因俄羅斯至今不顧國際社會譴責與制裁,使得戰況依舊緊繃,同時對整個歐洲安全體系與全球局勢產生深遠影響。這場戰爭已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雙方在烏東頓巴斯地區激烈交戰,俄羅斯也加大了對烏克蘭關鍵基礎設施的攻擊,加劇了黑海地區的不安。

 此外,土耳其和俄羅斯之間的地緣政治競爭,亦為黑海地區增添不穩定的關鍵變數。作為北約成員國,土耳其與俄羅斯在敘利亞、利比亞等國的利益競爭,再加上地區內部的民族、宗教分歧複雜難解,以及喬治亞與俄羅斯之間長期存在領土爭端、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在爭議領土「納卡」爭端不斷、土耳其和庫德族人之間的恩怨,皆造成衝突風險難以降溫。

美「中」戰略競爭 南海情勢敏感

 南海地區的地緣緊張情勢變化,不僅影響著周邊國家的安全與穩定,也對全球海洋秩序和國際法治構成了挑戰。作為亞太地區重要的海洋戰略要地,南海地區成為全球地緣政治衝突點的主要原因,是近年來中共與周邊國家在領土主權的爭端愈演愈烈,其採取的擴張主義行為亦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與抨擊。中共透過建設人工島礁並將其軍事化,目的在控制南海,並對聲張領土主權強硬表態。中共不時與該海域利益相關國家發生海事爭議,進而導致地區局勢緊張。尤其中共的強勢作法,引致菲律賓等南海周邊國家倍感壓力,設法積極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以維護自身權益。與此同時,美國在南海地區堅定執行自由航行權利,派遣軍艦進入南海巡航,並且支持國際社會加大對中共在南海擴張行為的責問。美國主張基於規則與國際法的國際秩序,增進和多國在南海的安全合作,以有效制衡中共,致使美「中」兩國戰略競爭持續激烈,南海地區的地緣政治情勢更加敏感。

中共加大軍事壓迫 衝突隱憂

 臺海地區因中共對臺不斷加大軍事壓迫,以及製造灰色地帶衝突之混合戰威脅,致讓臺海也成為亞太地區衝突的高風險區,安全威脅始終不減。中共長期以來對臺灣施加政治、經濟和軍事壓力,透過在臺海周邊進行軍事演習、派遣軍機、軍艦進入臺灣的防空識別區,抑或是施放空飄氣球製造臺灣民眾的壓迫感,又如在國際舞臺上窮盡一切手段孤立臺灣、擅改國際民航M503航線等舉措,不僅破壞臺海現狀與兩岸關係穩定,其不承認我國的主權地位、頻以不友善舉動升高兩岸對立情緒,不僅已成地區安全危機的問題製造者,更為潛在的衝突埋下因子。

 此外,中共與美國、日本等民主國家在臺海問題上的立場分歧,也加劇了地緣政治緊張。美國作為臺灣重要盟友,積極支持臺灣有意義地參與非聯合國體系之國際、區域及多邊組織,並透過《國防授權法案》(NDAA 2024),確保對臺軍售、軍事合作的制度化運作。臺美友好關係強化了臺灣自我防衛能力,臺日友好關係亦加大了日本對臺海地區安全局勢應變與合作,並在與美國的軍事同盟關係架構下,共同應對中共威脅。

 這些國際間重要的地緣政治形勢變化,皆牽涉我國國家與國防安全,也凸顯國安與國防韌性的重要性絕不能忽視,須從全民國防理念出發,落實於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機制。其中,紅海、黑海、南海、臺海等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不僅直接影響當地國家的安全穩定,戰爭風險往往也會破壞國際貿易通道和經濟合作機制,一旦擴散至全球範圍,其不穩定性將導致全球經濟蒙受損失。此外,因國際安全格局變動造成的不確定性,也加劇了國際軍事競爭和衝突的風險。當各國無不加強軍事力量建設,調整安全戰略布局,我國必須制定更加靈活、適合國情實需的國防戰略與相關政策,應對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

加強國際合作 穩定區域和平

 加強國際軍事合作與聯防機制建設是應對地緣政治形勢變化最重要的途徑,各國應本於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則,共同應對各種安全挑戰。隨著臺美軍事合作關係進一步深化,為國軍建立全面性培訓計畫等項目逐一落實,將更有助於我國為建設區域和平、安全、穩定的國際環境作出積極貢獻。臺灣透過與歐美理念相近民主夥伴日益擴大的交流與互動,也定能增進彼此之間的信任與理解,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有效應對跨國性的安全威脅。

(作者為國防大學政戰學院中共軍事事務研究所副教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