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6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火砲發展與時俱進 陸戰關鍵要角
砲兵為陸軍主要兵科,不僅肩負間接火力支援與阻絕任務的重擔,同時更是摧毀敵方軟硬性目標和殺傷有生力量的主力。 (取自美國陸軍網站)

◎陸克強

 烏俄戰爭激烈,正進入第3個年頭,俄軍以大量火砲轟擊戰線,烏克蘭極力要求歐美援助火砲與彈藥,西方盟國已在巴黎召開會議,同意組成火砲聯盟軍援更多砲彈。砲兵為陸軍主要兵科,肩負間接火力支援與阻絕任務的重擔,更是摧毀敵方軟硬性目標和殺傷有生力量的主力。雖然密接空中支援和縱深阻絕打擊已經成為許多先進國家聯兵作戰的支援主力,但從實戰經驗來看,現今砲兵火力的重要性仍舊不容忽視。

砲兵戰場地位屹立不搖

 以美軍在阿富汗的作戰經驗視之,密接空中支援會受到天候和地形的多重影響,無法完全涵蓋地面部隊的全天候支援火力需求。再者,砲兵的單位操作成本,遠比固定翼攻擊機或攻擊直升機低,因此非常適合對付戰場上的低價值目標。這也是為何在精確導引武器大行其道的今日,砲兵仍舊屹立不搖的主因之一。

 砲兵必須透過一連串的申請與指揮作業,方能克盡其功;除呼叫火力支援任務耗時費力之外,砲兵本身的準備時間也是限制其火力發揚的問題所在。以傳統牽引式火砲來看,光是選擇射擊指揮所和觀測所、射擊陣地就需要不少時間。而且所有作戰計畫在敵我開火後,會因為戰場變化出現想定之外的狀況。在快速前進的機動攻勢或逆襲作戰,裝步聯合特遣隊的速度可能很快就會超越牽引式火砲的射擊範圍。因此自走砲就成為砲兵新寵,可降低機動和放列的時間需求,同時也節約在進入射擊陣地時構築額外防禦工事的人力消耗。

 不過,自走砲的砲班人員不僅需要更多的訓練,而且成本遠較牽引式火砲高。這對於需要一定數量才能發揮集火打擊效果的砲兵而言,自走砲的高昂購置與訓練操作成本,增加砲兵全面機動化的困難度。自走砲戰術機動力雖然優於傳統牽引式火砲,但在跨境快速部署的機動力要求上就主客易位;原因在於自走砲的戰鬥重量遠較傳統牽引式火砲高,像是德製PzH2000自走砲的戰鬥重量逾50公噸,足以和許多主戰車分庭抗禮。這不僅造成空運困難,而且在野外越野機動時也會產生許多限制。

輕量化火砲發展相形重要

 隨著戰術空運能量日趨成熟,以直升機吊掛牽引式火砲遂行垂直機動,成為現代砲兵爭取機動優勢的另外一種戰術。利用直升機吊掛火砲進入陣地的優點在於幾乎完全不受地形限制,只要有足夠空間和堅硬地面,就可讓火砲放列和儲放彈藥,砲兵就幾乎能夠在任何地形中實施射擊任務。例如美軍在越戰中就大量利用重型運輸直升機遂行砲兵垂直機動作戰,提供深入叢林的美軍不間斷的火力支援。

 但美軍在長期實施砲兵垂直機動作戰後發現,空運能量嚴重限制砲兵的展開速度和持續作戰能力。因為在155公厘牽引式榴砲重量未減重的狀況下,只有CH-47和CH-53等級重型運輸直升機,才能夠空運火砲和戰術輪車進入陣地。由於其他單位也迫切需要重型運輸直升機支援,因此各單位在計畫作為階段,常被迫爭取有限的運量配額。由於吊掛火砲本體之後的載重餘度不足,因此彈藥往往還必須由其他運輸直升機載運,占用更多寶貴架次。因此輕量化火砲的發展就相形重要。

 步兵單位的60、81、120公厘迫擊砲,可用人力或車輛載運,若空運更可增加運量,甚至口徑更大的240公厘重型迫擊砲可以履帶車移動,且較野戰砲輕便,射擊速度與火力不亞傳統榴砲,目前以俄製的2S4「鬱金香」240公厘迫擊砲口徑最大。而機動性高亦是迫擊砲的特色,但防護性較低。

先進迫擊砲性能優異

 由芬蘭與瑞典合製NEMO/AMOS先進120公厘裝甲迫擊砲車,兼具機動與防護裝備,安裝於AMV 8X8輪型甲車,有單管與雙管型,可自動裝彈,配備數位化地圖、導航、射控系統、封閉式砲塔,是世界上唯一雙聯裝120公厘迫擊砲塔。砲塔為全焊接結構,可抵禦12.7公厘子彈和砲彈破片,亦可加裝被動式裝甲,提高防護能力。射程逾10公里,平射達1500公尺,1輛迫砲車可打出1個連火力效果,大幅提升機械化部隊作戰效能,是一款極為優異的自走式迫擊砲,缺點是單價太高。

 牽引式火砲是砲兵單位最常見的裝備,目前以美製155公厘M777超輕型榴砲最受歡迎,其具有重量輕、結構簡單、故障率低及容易維護等優勢;由於大量使用鈦金屬,因此總重量只有4200公斤,可由直升機吊運,或由C-130H/J運輸機載運或空投,亦可由中型戰術載具牽引拖行,最少只需5名砲兵操作,相當節約人力。裝備有數位化射控系統、砲載式電腦、雷射陀螺慣性導航、自動定位定向設備和夜間觀瞄裝置。由於採用數位化射控系統提供導航、定向和火砲自身定位,比舊型榴彈砲能更快速部署。若搭配M982「神劍」GPS導引砲彈,射程最遠可達40公里,能使原本1個砲兵連火力覆蓋的面積增加1倍。由於在實戰中表現不俗,美國陸軍與英國貝宜公司正重啟生產線增產。

自走砲型式多樣化

 當今155公厘自走砲發展相當多樣,區分履帶與輪式,履帶以美製M109系列為主流,還有德製PzH2000、英製AS90、南韓K9等。輪式為近年發展快速的類型,著名的有法國凱薩輪型自走砲,在烏俄戰場亦有優異表現;另捷克製DANA、DITA、Morana輪型自走砲、波蘭蟹式(Krab)155公厘自走砲、斯洛伐克155公厘TGM EVA輪型自走砲等。以輪型裝甲車與重型卡車配置砲塔的自走砲亦大行其道,例如德國RCH 155榴砲系統、155 HX3車載機動榴砲, 均標榜操作人員少、快速機動、射控先進、射程較遠、維修簡易等優點,在軍火市場各家競逐。

 多管火箭功能類於火砲,有的國家將其歸於砲兵部隊編制,目前以美製M270A1與M142「高機動砲兵火箭系統」(HIMARS)最知名,在烏俄戰場重創俄軍。多管火箭具有密集打擊能力,輕量化可多點部署、快速機動,透過GPS可大幅提升精準度;且成本低,可大量生產,以數量優勢取勝,彈種多樣化,除傳統高爆彈之外,還包括子母彈、布雷彈、油氣彈、精準導引火箭等,種類繁多,運用甚廣。

 火砲運用已逾百年,在地面戰場具有無可取代的地位,各國均相當重視砲兵部隊的裝備更新,從烏俄、以哈戰爭的實例證明,其仍是未來火力支援主力,再搭配無人機觀測及AI輔助,仍具有極大發展空間。 (作者為軍事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