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2/17 

戰史回顧

【戎裝名人錄】巴頓將軍 美陸軍裝甲部隊先驅
 1944年7月,時任三星中將的巴頓。(取自美國陸軍網站)
【戎裝名人錄】巴頓將軍 美陸軍裝甲部隊先驅1
【戎裝名人錄】巴頓將軍 美陸軍裝甲部隊先驅2

◎雲陽

 為豐富軍事認知,本報自即日起,新增「戎裝名人錄」,採隔週方式刊登,內容細說國際知名將領,以及其軍事謀略與事蹟,以饗讀者。(編按)

 小喬治‧史密斯‧巴頓是美國陸軍四星上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上,以先後指揮美國陸軍第7軍團和第3軍團而聞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7年,美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潘興被任命為赴歐遠征軍指揮官,渴望參加戰鬥的巴頓再度向潘興請求成為其部屬也獲得允准。1917年5月28日,甫晉升為上尉的巴頓,加入潘興的先遣隊前往歐洲。11月10日,巴頓獲令組建一個培訓遠征軍的輕戰車學校,於是他開始積極接觸並吸收裝甲作戰的知識。

 1918年8月,巴頓獲指揮美國第1臨時戰車旅的機會並參與戰鬥,他在進攻時,總坐在最前面的戰車,希望可藉此鼓勵部屬。9月26日,巴頓在參加凡爾登的默茲-阿爾貢攻勢時,不幸被敵軍機槍手擊傷,在後方療養期間,於10月17日晉升為美國國民軍戰車兵團上校。他於10月28日回到部隊,但於1918年11月18日交戰各方停戰前,都沒有過參與過其他軍事行動。

 一戰結束後,巴頓回到美國,並結識設計M1919型戰車的約翰‧沃爾特‧克里斯蒂,以及艾森豪等對其日後軍旅生涯發展與推動美軍裝甲發展,扮演重要角色的人士。然而美國由於軍事預算有限及傳統作戰觀念的局限,步兵與騎兵部隊仍受重視,直至1940年才開始大力發展其裝甲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初期美國雖保持中立,但部分軍隊已開始動員。巴頓在此期間全力協助建立美國的裝甲部隊,並獲得被稱為「美國裝甲兵之父」的小阿德納‧霞飛支持,於1940年美軍建立第1和第2裝甲師時,擔任第2裝甲師第2裝甲旅的指揮官,之後一路晉升,成為美國裝甲學說中的重要人物。

 北非戰場

 1941年12月7日珍珠港事變後,美國對日宣戰,正式加入二戰戰局。1942年夏天,巴頓經艾森豪指派加入登陸北非的「火炬行動」。他指揮的西方特遣隊於1942年12月8日在摩洛哥的達爾貝達周邊地區登陸,順利奪取灘頭並迅速推進,攻下卡薩布蘭加,並與法軍達成停戰協定。

 1943年3月6日,由於美國第2軍在凱賽林隘口戰役中被隆美爾非洲軍團擊敗,巴頓取代勞埃德‧弗雷登道爾少將,成為第2軍新任指揮官,同時晉升為中將。為提升低迷士氣,他全面整治軍紀並嚴格要求訓練,讓部隊在10天內就徹底改變而恢復戰力。3月17日,第1狙擊師即攻下加夫薩,在愛爾圭塔戰役中獲勝,逼退德國和義大利的裝甲部隊。於是巴頓將第2軍指揮權交給布萊德雷,回到卡薩布蘭加指揮第1裝甲軍,協助制定登陸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哈士奇行動」。

 西西里島戰役

 在代號「哈士奇行動」的西西里島登陸戰中,巴頓指揮第7軍團於1943年7月10日清晨在傑拉、利卡塔和斯科格里蒂等地成功登陸,並支援從北面進攻的英國第8軍團。

 巴頓起初奉命保護英軍左翼,但由於英軍進攻墨西拿的進展緩慢,因此亞歷山大命令巴頓攻下巴勒莫。巴頓麾下第3狙擊師於72小時內行軍160公里,於7月21日到達巴勒莫。隨後再接再厲,歷經數場奮戰,甚至忽視亞歷山大要求節制進攻墨西拿的命令,於8月16日晚上攻下墨西拿。

 1943年8月,巴頓因掌摑兩名士兵遭到譴責,此後連續11個月都未能再指揮軍隊戰鬥。1943年9月,原本在軍階與經驗都不及巴頓的布萊德雷後來居上,成為在英國成立的美國陸軍第1軍團指揮官,負責執行登陸歐洲北部的大君主作戰。

 歐洲戰場的推進

 1944年1月26日,巴頓被正式任命指揮由新兵組成的第3軍團,負責將其訓練成具備作戰能力的部隊,以投入即將發動的諾曼第登陸。

 但另一方面,因為盟軍深知德軍高層對巴頓極為忌憚,並認為他將是任何從英國進軍歐洲軍事行動的核心,因此規劃欺敵行動,將巴頓設為盟軍入侵歐洲的關鍵人物,讓德國誤認巴頓將指揮第1軍團,準備自加萊海峽登陸。德軍直到盟軍進攻諾曼第後,仍深信巴頓會率軍由加萊登陸。

 諾曼第登陸後,巴頓率第3軍團形成盟軍地面部隊位在西側的最右翼,掩護盟軍側翼進行的法萊茲包圍戰,俘獲數十萬德國官兵。之後,第3軍團在巴頓指揮下,採取快速推進,從阿夫朗什進軍阿坦戎,只用了兩週時間就推進了97公里。

 1944年8月底,第3軍團的進攻因缺乏燃料,在臨近德國邊境的梅茲暫停,巴頓向上級請求的燃料支援未獲准。此一攻勢停頓,讓德軍得以強化防禦,造成第3軍團在10和11月的梅茲戰役陷入僵局,直到11月中,美軍才攻下梅斯。日後,包括德軍將領和史學家都認為,巴頓其實可直接繞過這座城市,向北推進到盧森堡,此一在洛林區的戰役,被認為是巴頓最不成功的戰役之一。

 突出部之役

 1944年12月16日,德軍集結29個師共25萬人的兵力,實施「萊因守望行動」,由於適逢歐洲多年來最惡劣的冬天,盟軍空中兵力難以支援,讓德軍在初期取得顯著進展,包圍巴斯通的第101空降師。艾森豪在12月19日上午,召集西部戰線盟軍高級將領,在凡爾登附近舉行作戰會議研討對策。

 此時巴頓的第3軍團正在德國西南部的薩爾布律肯附近激戰,由於已猜測到盟軍將領們的意圖,巴頓先行要求參謀制定好作戰計畫。因此當艾森豪詢問巴頓需要多長時間可以從第3軍團中抽調兵力,轉向北反擊以解救被困在巴斯通的第101空降師時,巴頓回覆已安排好部隊可於會議後48小時,即12月21日展開反擊。艾森豪在難以置信的情況下核准巴頓的行動,不過為保險起見,他將發起時間延至22日上午。

 接獲命令的巴頓立刻下令部隊動員,組成6個師的兵力, 短短幾天內,第3軍團有超過13萬輛以上車輛重新轉進,行駛近240公里,後面跟著載有6萬2000噸物資的支援梯隊。

 1944年12月26日,第3軍團第4裝甲師先鋒部隊到達巴斯通,打通被圍美軍的救援補給線。這場在冬季重組6個師脫離戰鬥前線,然後北上解救被困友軍,是巴頓在戰爭期間最卓越的成就,也為後代戰史學者所津津樂道。

 進軍德國

 1945年2月,德軍已全線撤退,巴頓的部隊全力衝刺,還為了獲取補給,假扮成其他友軍冒領汽油和物資。從1月29日起,第3軍團一路深入德國,3月22日,第3軍團跨越萊因河。其間,巴頓甚至還在攻下特里爾之後,才接獲不要進攻的命令。

 4月起,德軍的抵抗逐漸減弱,第3軍團的主要工作轉變成管理德國戰俘。1945年4月14日,巴頓被擢升為上將。隨後,第3軍團奉命前往巴伐利亞和捷克斯洛伐克,預計掃蕩納粹德國最後的一部分軍隊。在戰爭結束前不久,艾森豪命令巴頓的部隊停止於布拉格。

 戰後

 戰事結束後,巴頓被任命為巴伐利亞軍政府首長,帶領第3軍團執行去納粹化的任務。但他因為將納粹與民主、共和黨對比的不當發言遭到批評,而在10月7日被解除第3軍團指揮官職務。之後他利用返回美國之前的空檔,在歐洲各處旅遊,不料卻在12月8日施派爾附近郊區發生車禍重傷,在醫院治療12天後,仍在1945年12月21日晚間去世,享年60歲。

 影響

 巴頓高度重視快速和壓迫性的攻勢,催生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新戰略,但是他極具強烈個人風格及強硬領導風範,讓他呈現矛盾的對外形象,盟軍的許多將領對他不甚欣賞,惟他在德意志國防軍最高統帥部的對手,卻都給他高度評價,後代史學家亦肯定他是二戰中最偉大的將軍之一。巴頓去世後,美國陸軍將巴頓的許多進攻戰術加入訓練課程,許多軍官都聲稱從巴頓身上受到啟發,而戰後設計的首款美國戰車也被命名為M46巴頓戰車。(作者為軍史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