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10 

社論

【社論】厚植軍陣醫學 整合醫衛戰力

 為提升國軍衛勤部隊與國軍醫院健康促進作為,近期國防部特別要求衛勤單位調整與修訂相關政策,希望能以「健康促進、緊急救護、立即後送、就近醫療」為原則,讓三軍各單位持續提升「二段三級」(第一段「部隊衛勤」,包含單位衛勤、地區衛勤;第二段「地區醫療」,即國軍醫院)醫衛整合效能,發揮衛勤有效戰力。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肆虐全球以來,我國因各項「超前部署」作為得宜,疫情控制良好,備受國人及國際肯定。尤其,為確保國軍官兵健康,守護部隊戰力,各級軍醫均站在防疫第一線,持續教育官兵正確防疫觀念,與國人共同為防疫努力,成效有目共睹。

 「防疫視同作戰」,面對新冠肺炎這類新型嚴重傳染病,「軍陣醫學」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回顧國軍歷年抗疫與救災經驗,就是透過整合部隊衛勤與地區醫療作業,並與各部會、公民營醫院交流合作,才能在「醫療救護編組標準化」、「救護裝備模組機動化」原則下,建立常態性救災醫療支援能量,確保緊急醫療任務達成。

 2003年SARS疫情期間,國軍松山醫院在不到1個月時間內,即打造出我國第1間防治SARS專責醫院;在復興航空馬公與臺北空難、高雄氣爆事件、臺南震災,以及新北市八仙樂園粉塵氣爆事故中,國軍各級衛勤部隊及醫療體系,都在第一時間動員搶救,充分發揮緊急醫療照護功能。

 其實,軍陣醫學並不同於一般臨床醫學學科,它是一門涉及軍事作業人員之身心健康促進、疾病預防、緊急救護,與臨床照護等專業科學之整合型應用醫學,可細分為戰場醫學、航空醫學、海軍作戰醫學、水下暨潛艦醫學、戰鬥精神醫學等不同領域之專科醫學。軍陣醫學不只在戰時具備功能,平時更是確保現役官士兵體能與安全戰力的重要關鍵。

 以國軍醫院為例,平時除依令執行各項災害防救醫療支援工作外,負責責任區傷患後送醫療、官兵門急診及住院醫療、預防保健、體格檢查、傳染病調查、水質檢驗、濫用藥物尿液檢驗、傷病身心障礙等級檢定及官兵傷情鑑定作業,也會受理地區國軍醫院轉介之病患。同時更積極發展航醫、潛醫、傳染病防治及精神醫學。

 在戰時,軍陣醫學則置重點於戰術戰傷緊急救護與快速後送、紓解官兵戰場壓力與焦慮、確保戰區醫院大量戰傷之醫療能量,以及保持血品與藥材補給通暢等作業,發揮整體有生戰力及維護官兵士氣。舉例來說,一旦有戰事發生,國軍地區醫療中心會立即統籌地區內各國軍醫院支援協調與調度,在應急作戰階段,則接受所屬作戰區作戰管制。此時,各醫療中心院長即為作戰區指揮官之最高軍醫特業參謀,將視作戰區內狀況發展,適切檢討傷病急救與醫療之迫切性,並運用醫療支援作業網,適切調整後送傷患之安置及醫療照護作為。

 目前世界各國軍方都將軍陣醫學列為重點發展目標之一,我國主要推動單位則以軍醫局為核心,在國防醫學院、各國軍醫院及衛勤部隊共同努力下,落實軍陣醫學研究發展。近十幾年來,軍陣醫學隨技進步突飛猛進,在航空醫學暨海底醫學、戰場戰術戰傷救護、傷患後送與照護、官兵預防保健,及自殺防治等軍事醫療、衛勤支援與教育訓練等面向,均有顯著進步。如今,國防醫學研究已詳細區分為11大類,包含野戰衛勤、戰傷(精神)醫學、航太醫學、潛水醫學、選兵醫學、預防醫學、化生放核防治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轉譯醫學、災難醫學,分工細膩。

 為有效增進國際視野與強化軍陣醫學能量,多年來,國軍積極擇優派員參與軍售訓練,赴國外接受長短期進修教育,並參與各項醫學研討會,與各國軍事醫療機構交流。而軍醫單位亦逐步與友邦國家,推展有關軍陣醫學結合外交事務作法,希望透過實務作業研討與分享,拓展國際軍陣醫學領域與汲取經驗。

 近期因新冠肺炎、香港問題及美「中」貿易戰等議題,世界局勢詭譎多變,也讓我國必須面對愈趨複雜與嚴峻的國防與安全考驗。面對中共不放棄以武力犯臺之威脅,我國必須加速國防轉型,提升聯合作戰效能,發展小而精、小而強、小而巧之可恃戰力。在此一前提下,軍陣醫學的發展,的確與國防戰力維繫密切相關。展望未來,軍陣醫學仍須不斷吸收新知,並運用新科技、裝備與資訊化系統等方式,精進醫療與衛勤工作,才能達成有效支援作戰的目標。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