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22 

社論

【社論】救災禦敵前鋒 國軍矢志護家園

 昨日為9月21日,也是「國家防災日」。在「九二一」大地震發生21年後的這一天,內政部主導「地震與海嘯防災演練」,經由多種傳媒,發送地震及海嘯來襲警訊;各大電視台亦統一推播災害預防訊息,使國人了解政府災防通報管道與類型,並藉此演練各項防護作為,以提升災防自救技能,強化全國防災保衛意識。

 「國家防災日」區分為全國性災防演練,與地方性防災資訊教育。在全國性方面,政府分於昨早9時與10時,經由手機訊息、防空警報與電視統一播放等方式,傳送地震與海嘯之「國家級警報」,以快速通知國人,讓國人了解,當重大災害發生時,政府的訊息通報功能與應變處理機制;並呼籲民眾,收到警報後勿驚慌,依照指示實施避難措施,以有效保障生命安全。簡言之,此次演練,代表政府對國人生命的重視,亦希望群眾能從中重視自我防護,守護家園、保障生命。

 在地方災防教育方面,以北市府為例,日前特邀國軍及警消單位,展示各項消防、救災設備,並結合互動體驗方式,讓民眾進行車輛試乘、裝備體驗與有獎徵答等,藉以灌輸防災教育,並深刻體會軍人執行國防與救災雙重任務之神聖使命。

 事實上,國家防災日選定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日,主因回首1999年,規模7.3強震重創中臺灣,造成2415人死亡、逾萬人受傷,也是臺灣百年來最嚴重的單一天然災害,讓人記憶猶新。因此期望能藉由防災日,推廣避難知識與技能,提升全民防災意識及國家防災應變能力。

 臺灣位於西太平洋,亦位處菲律賓與歐亞板塊交界上,歷來地震、颱風等天災頻繁。政府每年均需殫精竭慮,從事防救災任務演練與整備。九二一大地震發生時,國軍不分晝夜,在3個月內動員數十萬人次,有效執行搜救與復原等任務,振奮當時社會低靡氛圍,並得到國人一致肯定與感謝。自此,政府開始思考,改革救災機制;復因2009年八八風災重創,於2010年修訂《國軍協助災害防救辦法》,明文規定重大災害時,國軍「應主動派遣兵力協助災害防救」;續於2012年修訂《國防法》,在第2條中載明「中華民國之國防,以發揮整體國力,建立國防武力,協助災害防救,達成保衛國家之目的」。自此,國軍依法執行救災任務,以「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概念,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政策指導,充分支援地方政府防(救)災任務。

 綜觀時局,因氣候變遷造成之極端氣候肆虐全球,各國考量軍隊的高效率與龐大能量,故在災害防救上,不曾缺席。2017年「哈維」颶風侵襲、2020年「加州野火」蔓延,美軍動員國民兵與現役部隊,執行疏散及救援等任務;2011年福島海嘯核災,日本自衛隊出動各型機艦,執行搜救與人道救援設施開設。我國無論是地震、風災、氣爆、口蹄疫、空難與防疫等,官兵皆在責任區內執勤,以實際行動表達「軍民一家」信念;災區在哪裡,迷彩身影就在哪裡,從不曾退縮,絕不辜負國人期待。

 質言之,災害的來臨無法預測,但我們可將傷害降至最小,這必須靠全國人民共同合作才能達成。首先,可比照全民國防,在防災方面強化法制面。目前雖依據《災防法》,各級全民防衛動員準備體系均結合災害防救會報,實施防救、應變及召集事項,以利在中央機關統籌下,統合國防與民防體系,做好動員與救援任務。然觀察災害之所以發生,多是人禍間接造成,因此一方面須訂定嚴格法令,對於建築物施工偷工減料、排水設施堵塞、違反水土保持等行為,予以嚴懲,減少災害發生的嚴重性;另一方面,需將災害防救教育,納入全民教育範疇,深植災害防救理念至國人心中,潛移默化建立共識。

 在救災方面,則須提升專業技能與人民素質。我們知道,平時國軍針對潛勢區實施調查,並完成人員與裝備檢整;災害發生時,與民防單位共同執行疏散、搶救與復原等作業。若能輔導人員取得災防專業認證,必能強化整體救災能量;此外,也應輔導國民,依勸導先期疏散,或汲取防災知識、強化預防措施,使各項救災作業事半功倍。

 面對中共軍機艦不斷擾臺,國軍持續戮力執行戰備任務,以確保敵不敢越雷池一步,亦同步執行災害防救整備工作。總言之,國軍是支「平時能救災、戰時能禦敵」兩者兼顧的任務部隊,所有軍人均以國家安全、人民福祉為念,不斷精進與努力。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