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1/30 

社論

【社論】軍民無私捐血 凝聚社會人心

 蔡總統日前接見108年度「績優捐血人代表」時表示,108年度我國國民捐血率達7.77%,是世界第一。總統肯定所有捐血人的無私奉獻,同時呼籲更多熱血青年,一起加入捐血的行列。誠然,健康成年人全身血液大約是體重的13分之1;一次捐血量250cc,只占全身血量的5至6%,在骨髓造血功能促進下,很快就會再造新血,因此捐血非但無損健康,反而有益健康。

 我國國民捐血率,創下「世界第一」,這份榮耀固然是國人以「尊重生命、熱愛生命」的信念所共同締創;行之多年且有一定成效的「無償捐血」制度,更是讓捐血活動發揚光大的主因。臺灣血液基金會(也就是俗稱的「捐血中心」)自創設至今,不知救活多少民眾生命,也讓醫療急救體系無後顧之憂。透過「捐血」,不但體現了國人對他人生命的尊重,也能夠在定期捐血時,了解自己健康狀態,利人利己、一舉多得,因此吸引更多國人參與。在這種正向循環下,我國民眾參與捐血行列人數愈來愈多,亦屬可期。

 我們都知道,「血液在體內的流動,即是生命存在的證明。」因為唯有活人的血,能救助生命垂危者,因此全世界各個國家、民族,對「人血」的尊重、敬畏之心都相同。《聖經》裡說:「不可流人之血」,可見,「血」是無可替代、無法透過人工製造而得的珍寶。在重大傷病急救現場,血液供輸多寡,是急救成敗的關鍵;戰場上,血液需求往往甚於子彈。在生物科技與醫療技術發達的今天,人體許多器官,都可找到替代品或人工複製品,唯有人類的血液,至今無法取得替代品或人工製品。儘管日本已成功製出「人造代血漿」,但這種「人造代血漿」只是一種含有6%的藥用羥乙基澱粉的生理鹽水注射液,雖沒有血型的分別,但因為這種「人造代血漿」沒有白血球,並不具備抵抗外來病毒和病菌侵入人體的功能;也因為這種「人造代血漿」不含血小板,血液流出後無法凝結,因此在醫療、尤其是急救用途上,效果並不顯著。

 我們從獲獎的績優捐血人代表身上,可以看到許多令人動容的故事。正因為有他們熱心捐血,不但造福很多有需要的民眾,也為整個臺灣社會創造更多祝福與溫暖。蔡總統特別以特殊血型的林鴻文為例,他本身是Rh陰性的特殊血型,經常受到捐血中心緊急召喚,只要接到召喚電話,立即放下手中一切事務,趕赴捐血中心。這種「獻熱血、獻愛心」的熱情,是讓少數特殊血型急救患者能活下去的動力。我們常說「捐血一袋,救人一命」,從林鴻文身上,可以看到此一口號的力行與實踐。

 當然,也有更多人,是因為受惠於捐血人捐助的鮮血,保住性命,並在康復後,秉持感恩回饋之心,參與捐血行列。無論是因為運動受傷急救後獲得重生;或是重大車禍獲救後,致力捐血回饋,這些績優捐血人的事例在在說明,臺灣社會處處光明、溫暖,也見證捐血中心為臺灣打造另一個「世界第一」的奇蹟。這個奇蹟是全體臺灣熱血之人共同創造的。

 其實,捐血人數最多、捐血數量最大、遇到重大災難即率先捐血的,就是國軍官兵。每當寒暑假或逢年過節、各地血庫出現血荒時,捐血車常趕赴國軍營區尋求支援。往往各營區指揮官總是身先士卒挽袖捐血,官兵亦踴躍加入,要不了多久時間,數百袋的鮮血,就成了醫療急救線上的利器。國軍官兵勇於捐血的行動,不僅是在營區,有時遇到重大災難或車禍現場,亦有熱心協助急救的官兵,趕赴醫院捐血。20多年前921地震發生時,國軍官兵不待命令,主動奔赴各地捐血中心排隊捐血的畫面,國人記憶猶新。這些捐血救人事蹟,對官兵而言,「只是盡一己之力」。國軍熱心助民善事,從不主動公開,往往是在當事人痊癒之後,寫了感謝信到軍中,良善事蹟才因此被公開。

 綜言之,捐血就是一種生命無私的傳承。然而,捐血並不是人人都可為之,必須身體健康、且合於一定年齡,才有資格捐血。捐血行動,也可以說是一種生命禮讚。當社會大眾都對捐血者獻上欽敬之心,不但能激勵更多有志救人者,熱心投入此一行列,也是凝聚社會人心的熱源。「無償奉獻自己的鮮血」是打造一個進步社會、安樂國家重要指標之一,我們有幸成為「世界第一」,這群熱心捐血人和踴躍參與捐血的國軍官兵,功不可沒。希望有更多熱血分子加入捐血行列,讓國民捐血率「世界第一」的榮耀,照亮待救助的每一條生命。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