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12/27 

社論

【社論】善用綠色能源 達成永續環境願景

 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太陽光電推動政策,三軍總醫院籌設的「太陽光電系統」本月正式啟用,成為我國軍醫體系及北部地區太陽光電設置量最大的醫學中心。此一系統運作後,預估年發電量可以達到170萬度左右,相當於提供502戶家庭1年用電,並可減少碳排放約905公噸,約等同於2.3座大安森林公園吸碳量,開創國軍綠能先河,並為國家生產製造綠色能源善盡心力。

 在兼顧能源安全、綠色經濟及環境永續的前提下,政府近年來將綠能產業列為「5+2」產業創新計畫之一;行政院並於民國105年10月27日通過推動方案,致力達成114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20%的目標。其中,又以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占66.3%最高,也是最重要的項目,短期目標是109年裝置容量6.5GW(GW為電量單位,即10億瓦),長期目標(至114年)為20GW。

 政府於105年7月啟動「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後,即透過設置典範、健全法令、簡化行政程序等策略,至107年12月累積設置1.7GW,超越1.52GW的計畫目標。行政院復推動「109年太陽光電6.5GW達標計畫」,藉由擴大建立示範案例與專案,將我國土地與建築物空間,作最有效率的規劃利用,同時透過地方政府協力,擴大設置能量,並即時解決設置障礙,希望能在順利達成短期目標後,行穩致遠達成中、長期目標。

 行政院長蘇貞昌在行政院會聽取經濟部「109年太陽光電6.5GW達標計畫」報告後曾表示,政府致力推動綠能,透過中央與地方共同合作,不僅有利國內綠能產業發展,並且也可以創造地方就業機會,幫助地方增加財源,共創多贏。目前,第二期「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108-109年)為實質的國家重大政策,預估可帶動投資商機約2220億元。而根據109年太陽光電6.5GW達標計畫,每年發電量可達46億度電,供應132萬戶家庭,每年減碳246萬公噸,帶動投資2200億元,創造2萬2千個就業機會。

 我們從政府在推動太陽光電的作法上,可以看到具體且實際的內涵。首先,行政院積極推動產業園區擴大推動屋頂型光電,主要面向是媒合地方資源及落實法規,其中包含經濟部所屬工業區、加工出口區及科技部所轄科學園區,除新設園區規範屋頂設置太陽光電外,也依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範用電大戶設置一定比例裝置容量,讓企業也能承擔社會責任。

 其次,在農、漁、畜電互利共生上,則透過農電與漁電示範案場,擴大推廣地面型光電,並利用台糖土地,在臺南、嘉義建立漁電專區示範;畜電共生也鼓勵畜牧設施屋頂加設光電設施,預計每年新增120MW(MW為電量單位,即百萬瓦),效益相當大。

 由中央密切協助地方,輔導地方政府成立專責單位,受理相關的申請案件,成果相當豐碩。如屏東縣的東港、林邊、佳冬、枋寮等鄉鎮嚴重地層下陷,不利耕作,政府已擇定活化為「光電專區」,規劃2年設置800MW;臺南市則規劃屋頂及可供變更使用土地,每年可設置150MW。

 事實上,政府為推動再生能源,已陸續修正「再生能源發展條例」,期能規範用電大戶設置綠電。目前Google已宣布響應政策,向臺南太陽能電廠採購綠電10MW(Megawatt,千瓩),供其臺灣資料中心營運使用,此為Google首次在亞洲的再生能源採購計畫。由此可見,我國太陽光電發展不僅已對國內供電做出具體貢獻,在綠能產業發展的努力,也得到國際肯定。

 去年9月,太陽光電一度貢獻超過2GW,占總供電量的5.8%,實為我國發展太陽光電的重要里程碑。而奠基「太陽光電2年推動計畫」短期成功經驗,政府繼續推動的「109年太陽光電6.5 GW達標計畫」,已提前於今年達成屋頂型3GW目標,並在中央與地方政府合作下,加速推動地面型專案,期於114年前,讓太陽光電累積裝置容量達到20GW的目標,逐步實現我國能源轉型、促進能源多元化及自主供應,達成永續環境的願景。

 三軍總醫院位於臺北大內湖地區,肩負守護大臺北地區軍民健康重任,除秉持做好「全心」醫療服務、貫徹「全人」醫療與「節能減碳」的理念,不斷精進醫療技術與醫學教育、加強醫療服務,更持續汰換老舊空調設備、更換電力設備及LED照明燈具。如今,三總宣布啟用太陽能光電系統,設置4700餘片太陽光電板,致力為國家生產製造綠色能源貢獻己力,可說是在醫者診治疾患、妙手回春之外,更為國家整體能源及永續發展上,帶來貢獻。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