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3/21 

戰史回顧

【戎裝名人錄】身先士卒 傘兵英豪泰勒上將
 美國傘兵先驅泰勒上將,曾參與二戰、韓戰和越戰,美國20世紀的3場大戰都有其身影。 (取自美國陸軍網站)
【戎裝名人錄】身先士卒 傘兵英豪泰勒上將1
【戎裝名人錄】身先士卒 傘兵英豪泰勒上將2

◎雲陽

 麥克斯維爾.泰勒(Maxwell Taylor),於1901年8月26日出生在堪薩斯城附近的密蘇里州小鎮基斯維爾。完成東北高中和堪薩斯市立學院學業後,於1918年如願考進西點軍校,並於1922年以第4名的優異成績畢業。泰勒首先進入美國陸軍工兵單位,1926年轉調野戰砲兵單位,在第10野戰砲兵營服役1年並晉升中尉。二戰前,泰勒因外語專長,回到西點軍校教授法語和西班牙語;1935至1939年,奉派至日本東京的美國大使館,並在這段期間晉升上尉與少校。1940年12月,泰勒回到砲兵部隊,擔任德州山姆休士頓堡第12野戰砲兵營指揮官。

 協助成立美陸軍第1個空降師

 美國參與二戰時,已晉升少校的泰勒,在戰爭部總參謀長辦公室任職。1942年6月晉升上校後,前往路易斯安那州的克萊本營,擔任李奇威准將的參謀長。在泰勒協助下,李奇威順利將第82步兵師轉型為美國陸軍第1個空降師。1942年12月晉升准將後,泰勒接任第82空降師野戰砲兵(旅級)部隊,參與1943年7月至1944年初,在西西里島和義大利本土的戰鬥。

 贏得北非戰場勝利後,盟軍擬定下一個目標為西西里島,美軍計畫投入空降師參戰,艾森豪任命第82空降師擔任此一任務。1943年7月9至10日夜間,英美組成的傘兵實施空降。美軍主要由第82空降師第505傘兵團組成,這是他們第一次空降作戰。不料強風導致運輸機偏離航線,降落的傘兵大半未能抵達集合點,並分散在大片區域,致空降部隊同時面臨敵軍和友軍的砲火攻擊,造成重大傷亡。不過盟軍地面部隊仍成功登陸,於8月17日占領西西里島。

 空降諾曼地並指揮作戰

 1943年9月7日,泰勒參與一次大膽的深入敵後秘密行動,他奉命在盟軍預定進攻義大利本土的24小時前潛入羅馬,評估敵情。結果他認為在羅馬附近實施空降作戰風險太高,在最後一刻通報盟軍高層,取消空降羅馬的作戰行動,避免無謂傷亡。1944年3月,泰勒擔任第101空降師指揮官,同年5月31日晉升少將。他在「大君主行動」發起的D日當天,與士兵一同跳傘,空降諾曼地內陸並指揮作戰,成為諾曼地登陸行動,第1位登上歐陸的盟軍將領。在泰勒指揮下,第101空降師依序投入6月中旬的「占領卡靈頓行動」,以及9月下旬的「市場花園行動」。但是在12月下旬突出部之役的巴斯托涅戰役中,泰勒因為在之前返回美國,未能參與,由砲兵指揮官麥考利夫暫代其職,泰勒相當遺憾未能與官兵共同經歷這場「美好」的艱苦戰役。

 接掌美第8軍團 任內結束韓戰

 二戰結束後,泰勒於1945年9月,返回西點軍校擔任校長。任職滿4年後,依序擔任美軍駐歐洲司令部參謀長、駐柏林首任指揮官,及美國陸軍作戰副參謀長。1951年8月,泰勒晉升中將,升任負責作戰執行官的副參謀長。

 1953年2月11日,泰勒接任美國第8軍團司令,在他指揮下,第8軍團歷經韓戰最後一輪苦戰。韓戰結束前夕,泰勒於1953年6月23日晉升上將, 同年7月27日,交戰各方簽署停戰協議後,泰勒主持數次大規模戰俘交換計畫、協助擴編南韓軍事力量,並督導美軍實施針對南韓的軍事援助計畫。

 1954年11月,泰勒奉命擔任美軍在南韓、日本和沖繩所有地面部隊的指揮官;1955年4月,升任美國遠東司令部和聯合國駐南韓司令部指揮官。

 因應核戰時代 調整部隊組織

 泰勒於1955年6月30日被任命為陸軍參謀長,在任職期間,他主張減少依賴對蘇聯發動大規模核武報復打擊的理論,而應依賴更靈活的反應措施。泰勒反對削減陸軍兵力的立場,與時任總統的老長官艾森豪意見相左。為充分利用縮減的兵力,泰勒決定善用火力彌補人力。在他調整下,美國陸軍將過去3個團組成1個步兵師的舊型三角編制,改為以5個獨立小型戰鬥群,組成「原子五團」架構,它們能在核武戰場上迅速分散或集中,並得以利用美國戰術核武優勢。泰勒擔任陸軍參謀長時,美國陸軍於1957年奉總統艾森豪之命,派遣第101空降師前往阿肯色州小岩城,協助執行法院裁決的廢除種族隔離命令,並於1958年,與美國海軍陸戰隊一起前往黎巴嫩,保護該國中央政府。

 1959年7月退役後,泰勒先後擔任墨西哥照明和電力公司董事會主席,和紐約林肯表演藝術中心總裁,並在1960年出版的《不確定的號角》一書,批評艾森豪的戰略規劃和聯合作戰架構。

 獲甘迺迪賞識 恢復軍職

 泰勒《不確定的號角》的觀點,獲得於1960年當選總統的甘迺迪賞識,同意美國應採取靈活應對策略。適逢1961年4月豬玀灣事件失敗後,甘迺迪對當時的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未能提供適切的軍事建議,相當不滿,因此任命泰勒組成調查小組,調查豬玀灣事件失敗的原因。調查結束後不久,甘迺迪再任命泰勒擔任白宮軍事代表,參與美國在東南亞擴大軍事影響的工作。1961年下半年,泰勒在訪問西貢後,建議派出5000至8000名美國支援部隊,協助南越抵抗日益坐大的越共。

 提供建議 解除古巴飛彈危機

 泰勒的建議和能力給甘迺迪留下深刻印象,決定恢復泰勒軍職身分,於1962年10月1日,任命泰勒為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在泰勒上任後2週,美國獲得確切證據,顯示蘇聯正在古巴秘密建立飛彈基地並發展核武攻擊能力。身為國家安全會議執行委員會成員的泰勒,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每天依照情勢發展,向甘迺迪提供建議。泰勒代表參謀首長聯席會議,建議對古巴實施空襲,並以海軍執行封鎖,同時伺機進軍古巴。結果甘迺迪於10月22日下令以海軍封鎖古巴,並動員一支25萬名士兵的部隊準備進軍行動,但保留空襲作為最後手段,然後呼籲蘇聯撤回飛彈。最終蘇聯於11月中旬屈服,撤回飛彈,古巴飛彈危機順利結束。

 在軍備控制上,泰勒則改變過去長期的反對態度,轉而支持核武試爆禁令,並試圖說服各軍事首長支持此一立場。長久以來,軍事首長基於蘇聯企圖實現核武霸權地位,持續秘密進行試爆的背景因素,始終反對遵守核武試爆禁令條約。直到1963年8月,在被泰勒稱為是他最大「外交」勝利的成果下,總算說服軍事高層的同儕,有限的核武禁令符合國家安全利益。經過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批准後,美國參議院於1963年9月24日,通過與蘇聯締結的《部分禁止核試條約》。

 泰勒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後,在1950年代末期爆發南北衝突的越南局勢逐漸惡化,引起參謀首長聯席會議注意。1963年11月1日,南越軍方發動政變,推翻並槍殺當時的南越領導人吳廷琰,引發政治動盪,北方的越共也利用機會,加劇對南方農村的襲擊。

 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遇刺身亡,繼任美國總統的詹森,決定擴大美國參與越戰的角色。泰勒和當時的國防部長麥納馬拉,亦支持南越的平叛行動,但認為要避免美軍參與地面作戰。

 再度退役 轉任大使

 1964年7月1日,詹森總統任命泰勒任美國駐南越大使,泰勒第二次退伍。8月2日發生東京灣事件,促使美國全面介入越戰。擔任大使的泰勒在西貢,親眼見證美軍作戰部隊抵達南越,進行戰鬥及針對北越的空襲行動,這些行動都是他擔任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期間,曾積極考慮實施的決策。

 1965年7月30日,泰勒辭去美駐南越大使,於1965至1969年間,擔任詹森總統的海外情報諮詢會議特別顧問,並於1966至1969年間,兼任美國國防分析研究所所長。因罹患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漸凍人),泰勒在生前最後3個月,都在華盛頓特區的華克瑞德陸軍醫療中心度過。1987年4月19日,泰勒逝世,享年85歲,死後葬在阿靈頓國家公墓。

(作者為軍史作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