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3 

社論

【社論】心輔推手 守護官兵身心健康

 近年來,國軍分別於北、中、南、花東及金門、馬祖、澎湖地區,設置7處「地區心衛中心」,希望能建構國軍完整心理衛生(輔導)「區域輔導網絡」,積極協助基層官、士、兵適應部隊生活,發掘身心健康危機,以預防自我傷害案件發生,並適時透過「諮商」和「轉介輔導」及「醫療處遇」三級防處措施,完善心輔功能。

 其實,在部隊實務上,官兵身旁的基層領導幹部,都是第一線的「心輔守門人」,也是最重要的「心輔推手」。因此,各級應藉由教育推廣、生活觀察、雙輔導人、家屬親友、重要他人聯繫及危險處所(物品)管制等作為,及早發掘心緒不穩或具自我傷害傾向之官兵,主動陪伴關懷、協助紓解心理壓力,必要時應立即轉介心輔資源,尋求專業協助,共同守護官兵身心健康。

 除了軍中的心輔資源外,政府與民間,亦設有許多心理健康照護資源。官兵遭遇生活難題或心理困擾,除了找親友談談,也不妨多運用相關資源,協助解決。一般來說,利用心理學和精神醫學方法,將有助於以專業角度,分析人們心理糾結之處,找出情緒控管的解方;而透過心輔推手嫁接相關資源,串起同袍愛與連結的守護網,正向效果相當顯著。  

 國軍每年均定期辦理心輔推手實務工作知能研習講座與活動,目的在向官兵推薦各種可利用的心輔資源,讓官兵從中學習紓解壓力方法,促進自我了解與問題解決策略,並及時分辨心理症狀,及早就醫,來防治自殺與精神疾病。我們希望,每位官兵都能成為心輔推手,協助發掘同袍心理健康警訊,成為珍愛生命防治自殺的守門人或心輔士、心輔員,互助相守,並保持辨識危安警訊的敏感度,隨時留意,及時找出需要幫助者,轉介心理輔導資源,化危機為資源,協助同袍安心服役。  

 根據相關統計資料,國軍官兵以往並不習慣主動赴心衛中心利用心輔資源。從目前數據看來,有61%是經隊職幹部轉介,17%是由心輔官發現推介,雖然主動利用心理輔導資源的官兵,近年已逐漸提升到12%以上,但仍明顯不足。其實,經轉介或主動利用心輔資源者,大多滿意心輔服務,覺得有助於了解及接納別人與自己不同的看法與做法,也能了解自己觀念不一致或知行不一致的矛盾衝突點,並可從中學習更多思考問題的角度,增加解決困難的信心,減少擔心與焦慮不安。  

 在官兵主動踏入心輔中心前,「重要他人」的信心建立,將扮演官兵尋求專業心理輔導意願的重要角色。因此,長官、同袍的穿針引線,是心輔工作的重要環節,也是帶動官兵願意敞開胸懷的敲門磚。鼓吹嘗試跳脫原有思考框架,呈現與展示心輔的專業吸引力、使用便利性、專業信任感,有助於官兵突破慣性的使用率;也等於擴展官兵對新關係抱持開放請益的態度,信任心輔諮商專業的助益,願意承認心理輔導的必要性,就能打破「示弱」的刻板印象,願意接納專業意見,允許自己使用心輔資源,支持輔助減緩問題困擾,靜心察覺情緒癥結,便能及時獲得支持、忠告。

 在各級心理衛生中心,皆有心輔人員提供基層幹部教育諮詢,及轉介個案諮商輔導,並串聯官兵的家庭支持系統,及民間社區心輔機構,形成環環相扣的心輔工作。國軍目前也會針對無顯著改善之個案,進一步轉介精神醫療診治,或是心理諮商介入,進行危機處理與密集輔導,力求發揮矯治、醫療與心理重建功效,以化解官兵的心理危機。臺灣施行《心理師法》20年來,心理諮商與心理治療,已成為法定的心理解方,以看似聊天的心輔過程,傳遞心理學專業知能,總是讓人更能察覺內心處境,重構內心想法、情緒、行動作法,形塑足以因應問題、解決困境的目標、方法與改變行動。  

 心輔推手串聯的綿密輔導網絡,能讓官兵在面對團體生活折衝之際,多了自由私密的心靈充電站,以不同的心理學專業方式,協助其釐清思緒,說說情緒起伏難眠的壓力,談談關係卡關糾結的解方,商討不合理被曲解處境的化解,釋放深層困擾的密秘,找到平衡心靈與改變現況的方向。

 綜言之,能為自己選擇心輔資源的官兵,將擁有摯友良師般的專屬心靈教練、智囊團,引介心理學知識解決難題,擴展內心容忍度,深入撫平內心傷痛,學習與生命不完美共處之道,並嘗試解除封存已久的心理困擾,以具科學實證的心理諮商與心理測驗,輔助了解行為背後原因,跳脫內心框架,強健心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