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8 

副刊

【浮生拾趣】誰知盤中飧

◎林疋愔

 孩子吟誦著憫農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盛夏正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辛苦耕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也意味著飲水思源,因為我們生活能如此便利,能衣食無虞,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

 還記得小時候,聽過老一輩人講的一句諺語:「呷飯不忘飲泔時」。他們那代人從戰亂中活下來,農村經濟還在等待發展,以致過著三餐沒米飯就喝番薯湯的日子,這是我們這代人難以想像的清貧生活,肚腸好比甕菜心,隨時都空空的,總是飢腸轆轆。

 街坊鄰居的老輩鄉親、阿公阿嬤,嘴角邊老愛掛著一串俚諺俗語,而且講來頭頭是道。雖然他們不識字,不會寫字,卻是充滿生活智慧的長者。不管走到哪裡,這些語珠像風鈴般響起:「細漢偷挽瓠,大漢偷牽牛」、「愛花連盆,惜子連孫」……我們這群大人口中的「猴死囝仔」聽不太懂,乳臭未乾,身上都是泥巴,成天撒野,我們吃得到白米飯,有肉有菜,哪裡懂得大人們談起「呷飯不忘飲泔時」臉上嚴肅又認真的表情。

 直到自己離鄉背井,經歷求學、就業、成家,發現自己也開始向孩子講起俚語,不免驚嘆。在歷經離鄉、求知與職涯的困頓中,體會了人生百態,以及隱喻於格言裡的處世之道。如今想回頭道謝,上一代的老輩們卻已經不在了。

 「呷飯不忘飲泔時」,意謂有飯吃的時候,別忘了當初窮困時只有泔糜可以吃。字面上的原意指如今富有了,仍應勤儉,不要忘了當年挨餓的滋味,但其內涵極廣,也有知福惜福之意。許多人一旦脫離了飢餓與斷糧的陰影,剛開始總會想揮霍物資,好好補償一下匱乏時的心理傷害,這無可厚非;但若是長久沉溺下去,導致生存能力追不上慾望,反而是另一種痛苦的開始。

 老家隔壁有對母子,生活窮困儉樸,母子倆相依為命。母親辛苦拉拔兒子長大,兒子畢業後投入職場,努力工作,雖稱不上富有,但也還過得去,簡單和樂。後來兒子認識一位富家千金,為了和她匹配,生活用度的水準不斷提高,甚至開始嫌棄母親又土又笨,最後為了娶得美嬌娘,把父親留下來的房產變賣,拿了錢消失得無影無蹤。老母親沒房子住,傷心地離開,接受社會救助,成為孤苦伶仃的獨居老人。

 幾年後,老婦的兒子回來了,四處打探有沒有人知道他的母親住在哪裡?聽說因為他結婚後經商失敗,當初想盡辦法迎娶的嬌妻便離他而去,直到他窮困潦倒,才看清世態炎涼,後悔自己被欲望蒙蔽雙眼,沒有好好孝順母親。可惜一切都晚了,老母親沒來得及等到兒子回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