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1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美印深化合作 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中)
 由於印度無法在半導體和技術上完全仿製,俄國樂於提供如鯊魚級(Akula)核潛艦、Su-30MKI戰機等精密技術裝備,使印度願意和俄國維持長期合作。圖為印度空軍Su-30MKI戰機。(達志影像/路透社資料照片)
【寰宇韜略】美印深化合作 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中)1
【寰宇韜略】美印深化合作 維護印太和平穩定(中)2

◎孫家敏(譯)

(接上文)

 隨著冷戰結束與世界局勢轉變,印度意識到以往與美蘇兩強「保持等距」的外交策略面臨調整,必須轉換為積極的「在多個合作夥伴」間平衡參與,藉此獲得合作夥伴提供的利益極大化。

 「不結盟2.0」 聚焦3大原則

 2012年,由印度國防學院發布的「不結盟2.0」政策指導文件,由8位政治、經濟、國關、軍事領域專家學者聯名撰寫,不僅獲得朝野政黨的廣泛支持,也被報告列為具半官方性質的最高指導原則,並深入探討。

 「不結盟2.0」核心理念,聚焦「不結盟」、「戰略自主」、「平衡參與」3大原則。在全球地緣格局上,未來無法重現兩大超強主導冷戰世界的單極模式。儘管美「中」仍將位列超級大國,但其他權力樞紐可發揮區域事務影響力。因此,印度應延續「不結盟」原則,著眼彈性機會,無須「選邊站」。

 值得注意的是,「不結盟2.0」也不排除可能的美「中」(G2)共治聯盟,並認為具有高度威脅性。其坦言美國前總統尼克森曾在1972年印巴衝突後突訪北京。不僅改變世界格局,更使印度當局大為震驚,意識到美國的政策可能毫無徵兆地在短期內出現「巨幅改變」。因此,儘管當前美「中」對峙格局成形,但印度仍不能排除此一可能。

 強調戰略自主與平衡參與

 其次,印度不宜在缺乏條約義務的前提下,加入任何安全同盟,而應採取「戰略自主」的靈活策略,對外交與安全關係持續定義。報告中,也以對南海「自由航行任務」(FONOP)的不同立場提供範例,指出印度憂心他國可能在印度洋經濟海域內仿效此一原則擴張影響力,因此儘管FONOP對中共施加壓力,但印度仍相對保留,堅持在「不同層面維持開放的全球秩序」。

 第三,印度的最佳利益是在各夥伴間「平衡參與」。由於印度精英自認其政治制度、文化和社會(種姓階級)制度獨樹一格,因此外交政策當依循長期文化價值觀,而非短期利益考量。莫迪政府的外交部長蘇杰生2019年曾指出,「『不結盟2.0』並不著眼於對任一陣營作出戰略承諾」,而是基於「更加複雜的世界格局,亦即強國(美)和新興國家(中)的大國競爭局勢」,主張「在相互競爭國家之間保持平衡」將是最佳選擇。因此,印度儘管有意與美國加強合作,卻也無意深化與中共矛盾。

 印度安全戰略存在多種局限

 儘管「不結盟2.0」揭示印度安全戰略理念。但現實層面上,仍存在多種不足,使印度「平衡參與」的步伐十分遲緩。

 首先,自1947年獨立以來,印度軍隊實行嚴格「文人治軍」,這與巴基斯坦軍方的政治地位產生鮮明對比。儘管印度軍隊社會聲望崇高,但軍民防火牆也使安全決策過程高度繁複,這意味著官僚體制對任何決定具決定權。報告引用美軍高階將領的心得:「他具有發動戰爭以外的幾乎所有職權,但印度同行甚至無法在未獲政府官僚批准下外出旅行。」

 這與印度官僚體制的低效率密切相關,由於涵蓋國防部和各級行政體系(IAS)的送審過程繁瑣,許多指揮官寧願不提案。而對文官來說,拒絕提案遠比批准更為容易。此外,基於某些「民族自豪感」,印度軍方也傾向自行負擔交流演訓支出,拒絕使用「對外軍事金援」(FMF)支援經費。美軍官員注意到,儘管印度軍方熱切期待更多交流和演訓機會,例如美國太平洋陸軍(USARPAC)年度會議,但卻往往難以如願。

 再者,國防預算不足,即使官僚體系給予支持,印度也確實面臨複雜安全環境,但國防預算約僅佔其預算總額的2%,由於龐雜人口與社會所需,印度當局始終難以提高國防預算支出。

 習慣採用俄製裝備的限制

 印度操作俄系裝備的傳統受限。自1960年代後,習於俄製裝備「便宜好用」的廉價優勢,但也忽視壽期較短、不重視完整後勤體系等技術缺陷。此外,印度軍方希望能「混搭技術」,將西方(美國)的裝備技術和俄系裝備融合運用,但在操作訓練、後勤補保等需求上,面臨多種實際困難,使如何強化操作共通性成為艱困挑戰。

 由於印度擔心與巴基斯坦發生衝突時,無法得到西方支援,願意為印度開發特定規格武器裝備的俄羅斯,顯然是「更可靠的合作夥伴」。由於印度無法在半導體和技術上完全仿製,俄國也樂於提供精密技術裝備,例如鯊魚級(Akula)核潛艦、「維克拉瑪蒂亞號」(原俄製基輔級)航艦,乃至於布拉莫斯巡弋飛彈、Su-30MKI戰機等。使印度願意基於「等距」理念,和俄國維持長期合作。

 報告也探討印度與各區域國家的外交安全關係,梳理戰略發展前景。首先,在宗教層面上,印度和沙烏地阿拉伯、伊朗的外交關係,較之美國有著極大差異。雖然印度境內8成穆斯林與沙烏地阿拉伯同屬遜尼派,但因沙國與巴基斯坦的互動十分密切,使印度頗感疑慮,反而傾向與沙國在中東的主要對手伊朗親近,印度更將在伊朗境內戰略要地查巴哈港的投資案,視為印度擴大在中東影響力的代表性案例。

 印度安全夥伴為日本和新加坡

 其次,日本與新加坡是印度的實質安全夥伴,日印曾舉辦多次陸海空軍演,並自2015年後,簽署多項軍事情報、安全交流和後勤合作協議。相較之下,印度儘管在2014年與澳洲擴展安全合作框架,也曾舉行多種演習,但演習的規模與頻率明顯較低。

 另一個安全夥伴,則是新加坡,兩國自2003年簽署協議後,定期舉辦國防對話並展開多項演習。由於在海事安全上具有高度共同利益,因此雙邊合作非常密切,但新加坡對於和印度的演習可能刺激中共極為敏感,並曾在2019年因故取消演習。而雙方未來將繼續在反恐與打擊海盜等議題上,加強合作。

 最後,基於「戰略自主原則」,印度未曾和任何國家建立正式安全聯盟,近年來,最主要的安全參與是美、日、澳、印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體系。儘管四個國家相距甚遠,沒有領土矛盾,擁有良好雙邊關係。尤其印度與日本自2014年建立「2+2」體制後關係密切。但也坦言,相較於其他三國具高度裝備操作共通性,印度的參與程度明顯差距甚大。(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