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29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M41華克猛犬身經百戰 老兵歷久彌堅
陸軍金防部烈嶼守備大隊戰車連官兵駕駛M41D戰車。(金防部提供)
【韜略談兵】M41華克猛犬身經百戰 老兵歷久彌堅1
【韜略談兵】M41華克猛犬身經百戰 老兵歷久彌堅2
【韜略談兵】M41華克猛犬身經百戰 老兵歷久彌堅3

文:許智翔

 1958(民國47年)10月17日,美援首批46輛M41「華克猛犬」(Walker Bulldog)戰車運抵基隆港,開啟了這型傳奇戰車在臺灣的服役歷程,成為國軍裝甲部隊的主力,長達60餘年。我國最多曾擁有700餘輛M41A3,直到M60A3、國造CM11「勇虎」,以及CM12等戰車服役後,才逐漸交棒。

 因應威脅 二戰後戰車大升級

 二戰時期,美軍輕戰車主要使用M3/M5「斯圖亞特」(Stuart,古寧頭戰役中揚名的「金門之熊」正是由M5A1組成的戰車營)車系,與大戰後期出現、逐漸取代前者的M24「霞飛」輕戰車。然而,儘管輕戰車的主要任務是偵搜,但美軍仍認為M24這種二戰中最優秀的輕戰車,難以對抗大戰後期的德軍戰車,更在火力與裝甲上,都無法對抗未來可能的潛在威脅,如俄製T-34/85。因此,二戰後美軍隨即開始規劃下一代戰車。

 經歷數年研發與試誤、進行4000多項設計變更後,美軍終於在1952年底交付新型戰車,並在隔年正式定名為M41與M41A1(修正缺陷後),而這款原本暱稱為「小鬥牛犬」(Little Bulldog)的戰車,也因為要紀念1950年在韓戰因吉普車車禍身亡的美軍名將沃爾頓‧華克(Walton H. Walker)將軍,而改稱「華克猛犬」(Walker Bulldog)。

 M41性能優異,76mm 60倍徑的M32型戰車砲,在性能上,不論射程還是火力,都遠勝過先前美軍中戰車與驅逐戰車所配備的同口徑火砲,並擁有一挺7.62mm同軸機槍,並在車長頂門前配有M2 12.7mm重機槍(因口徑為0.5英吋,而俗稱「50機槍」50 Cal.);而500匹馬力的大陸引擎公司(Continental)AOS-895引擎與扭力桿懸吊,則為華克猛犬帶來優異的機動性,能達到每小時72公里的最高路速,越野時也能有每小時30公里速度。防護上雖然輕戰車所具備的裝甲較薄,卻也仍足以抵擋當時輕兵器的射擊。

 縱橫全球 參與各大洲重要戰役

 在美軍正式服役後,M41戰車又進行了一項主要改良:以噴射供油的AOS-895-5引擎,取代原先化油器供油的AOS-895-3,是為M41A2,而我國大量運用的M41A3則是由早先的M41A1升級而成;M41A2與A3也進一步改良了砲塔轉向,與砲身俯仰機構。華克猛犬前後總計生產了約5500輛,而其底盤,更是進一步發展出同樣在國軍大量服役的M42防砲車,以及M44自走砲,部件也運用在M75裝甲運兵車等多種車輛,我國也曾以M42防砲車車體與M18「地獄貓」驅逐戰車砲塔,整合成64式輕戰車。

 有趣的是,M41輕戰車在美軍服役的時間不長,反而在軍援美國盟邦上較有所發揮。對美軍而言,M41雖然性能優異,但以輕戰車而言則太大太重,無法如同後來的M551「薛里登」(Sheridan)裝甲偵察/空降突擊車(美國陸軍在1960年代取消輕、中、重型戰車分類,全力發展由中戰車而來的「主力戰車」 Main Battle Tank)般,伴隨空降部隊行動。很快地,美軍操作M41戰車的單位就以國民兵為主,同時,大量的M41戰車則供應海外盟邦使用。

 M41戰車使用國橫跨各大洲,單在歐洲就有西德、比利時、西班牙、葡萄牙、丹麥等多國大量使用,南美洲與非洲也有多個國家長期使用;而鄰近臺灣的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則有中華民國、日本、菲律賓、南越及泰國等,大量採用M41戰車,如泰國就曾裝備了200輛左右的M41、日本則有約150輛、南越高達350輛,而臺灣,則是除美國外,M41戰車的最大使用國。全球總計有約30個國家採用M41戰車,在冷戰初期可說是「自由世界」地面武力的一種重要象徵。

 M41戰車的高機動性,及相對主戰車較輕的重量,使其相當適宜亞洲國家的地理環境,受到相當好評,因而服役很長一段時間,日本就使用M41A2戰車直到1980年代,而泰國陸軍目前也仍有此型一定數量戰車在服役。而M41戰車在服役期間,也曾參與多場戰事,如豬玀灣事件(Bay of Pigs Invasion)時,美國中情局訓練的反卡斯楚武裝部隊,就使用了5輛M41戰車、擊毀多輛卡斯楚軍的T-34/85。

 M41戰車最大的戰場或許是越戰。越戰期間,總計高達350輛的M41A3戰車,構成了南越裝甲部隊的主力,十分活躍,直到越戰的最後階段,南越共和國陸軍才接收美軍留下少量的M48A3戰車。對南越而言,M41輕戰車十分符合越南士兵的身材,也十分適用於充滿水田及叢林的越南戰場。

 老兵不死 改良後仍在部分國家服役

 進入1980年代後,各使用國及軍火市場上,也針對逐漸老化的M41戰車推出多種改良方案,如巴西的M41B與M41C,不僅更換引擎、冷卻系統,對火砲進行改良外,M41C進一步裝上雷射測距儀;而德國廠商也曾在1980年代,為泰國陸軍推出M41GTI方案,同樣是改裝柴油發動機、並整合新式的雷射測距儀、數位化射控系統與夜戰系統。

 我國在M60A3與CM11等戰車逐漸服役以後,以柴油引擎、改良型76mm戰車砲及新式射控系統與夜戰系統,改良出50輛M41D戰車;無獨有偶,丹麥也為M41戰車進行改良,配備核生化(NBC)防護系統、雷射測距儀與熱顯像系統,稱為M41DK-1,服役到1998年。在M41戰車進入制式化後接近70年的現在,M41系列戰車仍在數個國家服役,這款守護臺灣數十年的輕戰車,也逐漸從作戰序列中消失,只在幾個世代臺灣人的當兵回憶中留下身影。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