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3 

社論

【社論】傳承八二三精神 繼志承烈奮勇衛國

 今天是八二三戰役63週年紀念日,緬懷先賢先烈英勇抗敵的事蹟,實具有不凡的意義。民國47年8月23日傍晚,共軍猝然對金門砲擊,啟動了最終以失敗收場的八二三戰役。砲戰開始前的44天,共軍即對金門投射了47萬餘砲彈,此種轟天裂地的鋼鐵雨,幾乎將大小金門島土地翻了幾翻,不但沒有打垮金門的防衛力量,反而激發中華民國軍民抗敵的勇氣與信心,最終將臺灣建設為全世界堅守自由民主價值的標竿,也是今日對中共專制獨裁,最有力的反制力量。

 若要深入了解,支持英勇將士挺過那段生死關頭的契機,或許可從參戰者的實際經驗,體會戰場景況開始。八二三砲戰期間,於烈嶼第10軍砲兵669營擔任上尉觀測官的王百忍曾回憶,八二三傍晚他與楊谷蔓營長、作戰官及第2連連長正在巡視陣地,敵人突然開始砲擊。臥倒時第2連楊學忠連長在前、營長的頭貼著楊連長的腳,他則位於營長左後方。其時大量砲火將他們「釘」在地上、動彈不得,直至一聲如萬斤巨石砸下的低沉悶響後,楊連長所在位置已成彈坑,自己與營長也受重傷。在等待救援過程中,楊營長仍不顧自身傷痛,指引王百忍爬到較安全處,自己則最終傷重殉國。

 來自南投草屯、在大膽島服役的李達麟則回憶,某夜共軍砲火直接命中碉堡,11位弟兄全數陣亡。其時他恰好在海灘而倖免於難,但當時因不知是否有下一波砲擊或登陸攻擊,只能先掩蔽警戒;一位服務69師206團、投入搶灘運補的老兵也回憶,共軍砲擊時,人員必須盡量散開臥倒,伏進最近的彈坑。由於彈坑邊都是剛爆破、還發熱的砲彈碎片,常燙穿褲子、燙紅皮肉。但持續的砲擊聲,會讓人忘掉疼痛,直到砲擊停了,爬出彈坑時才發現褲子早已經破了好幾孔……

 雖然砲火無情,但守軍的戰鬥意志,並沒有就此被擊垮。擔任自強部隊692營營長的魯鳳三,駐守鵲山陣地。由於共軍發動砲擊後、通信中斷,無法接收上級反擊命令。他研判敵極可能在翌日登陸,乃主動下令以20門重砲全力反擊,「砲管打紅了,潑水冷卻再打」,因而予敵重創。時任669營第1連連長的沈理興,駐守小金門陽山陣地,也在營長陣亡、敵軍落彈萬餘發的狀況下,依然發揮戰力、還擊敵砲陣地,因而受到表揚。

 出生於小金門后頭的卜洪綴,18歲就參加地方自衛組織「婦女隊」,接受護理及戰技訓練。她回憶砲戰期間,糧食不足,民眾時常至田間挖回大把的土豆(花生),煮熟後與借住民宅的官兵共同分享,軍民關係水乳交融。她認為,「八二三砲戰雖然艱苦,但是咱阿兵哥和百姓真勇敢,打贏這場戰爭,讓現在臺灣的老百姓過很久的好日子,實在要感謝當時為國家犧牲的人,也要珍惜現在的生活」。

 從王百忍、李達麟、魯鳳三到卜洪綴,他們之中有60餘年前隨政府自大陸播遷來臺的職業軍人,有砲戰前從臺灣應徵入伍的士兵;也有金門在地、土生土長的女青年,他們堅毅卓絕的身影,正是八二三戰役期間,臺灣軍民萬眾一心、同舟一命,結成生命共同體、力抗強敵具體而微的寫照。

 析言之,基於認同自由民主生活,不接受共產黨專制集權、扭曲人性政治體制的認知,當年的臺灣軍民,冒著寧可犧牲性命的風險,絕不向砲火煙硝低頭。他們或在前方與犯敵以命相搏、馬革裹屍而無悔,我們觀看他們書寫給至親的遺書,字裡行間即已無視個人生死;這群無名英雄,或在民間提供各種支援,以物質與精神,為三軍將士加油打氣,終於贏得國際友盟支持,讓中華民國化險為夷。這些先烈先賢,為後來者奠定了繁榮富強的基礎,更為臺灣海峽爾後數十年,播下和平的種子。

 試想,若在共軍砲火初響、敵酋橫刀相脅時,臺灣軍民就自亂陣腳、相互攻詰,軍心渙散,終至魚爛土崩,如何期待國際友盟相助?中華民國怎麼創造出舉世稱許的臺灣奇蹟,打造出全球第28名的國民所得,進口金額世界第17名(與瑞士相近)、出口金額世界第14名(與西班牙相近),這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

 歲月悠悠,63年之後,臺灣遭受的安全挑戰依然嚴峻,但全球對民主自由普世價值的肯定,已經成為主流共識。中共做為當今少數依然由共產黨一黨專政的國家,內部權鬥不止、貪腐嚴重,政府法制不全、貧富差距懸殊……我方雖無意與大陸進行軍備競賽,但建設不對稱戰力以抗敵、自立自強以爭取民主自由聯盟的支持,仍是勝券在握的努力方向。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