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0/21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科技冷戰 美中傳統軍備競賽到高科技之爭
【韜略談兵】科技冷戰 美中傳統軍備競賽到高科技之爭1
【韜略談兵】科技冷戰 美中傳統軍備競賽到高科技之爭2

文:曾怡碩

 冷戰的傳統概念,是源自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民主自由陣營,圍堵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擴張。這樣的兩極世界格局,因各自擁有的核武與傳統軍力,而達成均勢之對峙。壁壘分明的界線,從軍事聯盟、意識形態、國際組織與外交場域的鬥爭,一路延伸到先進高科技,尤其是軍民兩用科技的發展、移轉與進出口,一般都會對貨品、服務與人力資源,施行出口管制措施,對於違規者,往往施加經濟制裁予以懲罰,或因議題連結,甚至可能波及到安全合作的範疇。

科技冷戰不等於貿易戰

 美「中」科技冷戰本身,並非兩國貿易戰籌碼或由貿易戰衍生。科技業者咸認,無論美「中」貿易戰是否平息,美國與中共之間高科技產業,已然由美國提供技術、中國大陸提供代工組裝與廣大市場的互利模式,逐漸進入衝突零和競爭態勢的科技戰模式。因此,美國基於國家安全與科技競爭力之國家利益,對於中國大陸科技產業的圍堵,不會因貿易戰歇息而罷手,反而會加緊腳步構築科技藩籬,形成「科技冷戰」態勢。科技冷戰所呈現的圍堵與反圍堵態勢,決不僅止於華為,而將體現在科技產業對於關鍵原物料與零組件、軟體應用程式、人力資源、銷售市場,所畫出的分明界線,與對於違規越線國家的懲罰。

防滲透 固守技術與人才

 過去冷戰為美蘇兩核武強國帶領各自陣營對峙,美國圍堵共黨赤化,而共黨陣營防制西方和平演變。如今所謂美「中」科技冷戰,戰場看似著重在雙方媒體與網路渲染,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主要體現的還是美國與中國大陸資通訊,在技術與人才的雙重圍堵。美國防制措施包括針對中共藉「千人計畫」等措施,鎖定美國高科技產業營業秘密與高等教育機構科研實驗室,以人員情報及網路攻擊遂行滲透竊密,而中共對這些措施也有反彈,複製美國以「國安」理由打壓華為、Tiktok、Zoom,針對特斯拉(Tesla)電動車逐步進行限制措施。

供應鏈移轉 臺灣獲重視

 美「中」科技冷戰,在資通訊設施軟硬體安全上的考量,驅動生產供應鏈的移轉,尤其是移出中國大陸,以及未來一旦俄「中」非民主陣營成型,生產供應鏈將進一步移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我國則藉此機會,爭取高科技大廠來臺加碼投資設廠,在臺灣打造高科技生產供應鏈。從台積電隨著我國在高科技產業生產供應鏈重要性隨之提升,全球高科技產業也將因此更在意我國的安全處境。這促使美歐陣營更加積極維繫我國這重要夥伴的安全穩定,在各類峰會紛紛提出嚴正聲明。

堅守反制陣線 嚴防敵竊密

 美方已將我國納入反制陣線,對抗中共陣營藉科技輔助之影響力滲透。與此相關的美臺之間互動交流,從軍事、經貿、文化、傳播、教育、科技轉移,均將隨之加強,為我國之安全,帶來更大的保障。然而,美「中」科技冷戰雖然讓我國在高科技產業生產供應鏈重要性隨之提升,相關挑戰也伴隨而來。首先,中共官方與科技業者為尋求突破技術圍堵,極可能進一步加強滲透竊取我方高科技營業秘密。產官學研需加強與國安部門反情報單位之聯繫合作,共同協防我科技產業。對於包括科技專案計畫之科研項目,均予以加強內控,並在通報可疑事件後,配合執法單位調查,以反制中共竊取關鍵機密。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