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9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俄軍北極部署「匕首」 威脅北約(上)
 俄國MiG-31K戰機具備發射Kh-47M2「匕首」的能力,成為全球重大威脅。(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寰宇韜略】俄軍北極部署「匕首」 威脅北約(上)1
【寰宇韜略】俄軍北極部署「匕首」 威脅北約(上)2

◎蔡馥宇(譯)

 俄軍已在北方艦隊軍區,部署可發射Kh-47M2「匕首」極音速飛彈的MiG-31K戰機,此舉與當前俄軍積極擴大北極軍事存在之作為相符,同時也將顯著增加俄國在國際熱點北極的軍事籌碼;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特撰此文,介紹俄國的北極戰略,以及「匕首」部署後對該區戰略平衡影響,藉此呼籲北約重視其威脅。(編按)

 前言

 俄羅斯在北極圈內的軍事力量,近年來正積極現代化,最受矚目的,莫過於俄國宣布在北方艦隊軍區,部署具備發射空射極音速武器Kh-47M2「匕首」(Kinzhal)能力的MiG-31K戰機。

 誠然,MiG-31K在俄軍作戰序列中服役有段時間,且已在俄軍南部軍區服役數年,但除在北方艦隊軍區部署外,俄軍擬將該型戰機,部署在直接面對北約的西部軍區,這也代表兩個接鄰北約的軍區,將在可預見的未來,出現MiG-31K戰機與「匕首」極音速武器。

 本文將以MiG-31K戰機與「匕首」極音速武器,在北方艦隊軍區的部署為焦點,討論該型武器如何提升俄國在北約的地位,以及這款可投射傳統彈頭與核彈頭的極音速武器飛彈,對潛在衝突中的影響力。

 俄國北極戰略 攻守兼備

 俄國在北極地區長期掌握區域軍事優勢,在極圈的主要作戰力量由北方艦隊構成,也讓這支海軍艦隊擁有獨立軍區。經過長期現代化發展與提升,俄國北方艦隊已擁有強大的海陸空作戰能力,以及多款精確打擊武器,北歐國家幾乎無法與之抗衡。

 即使如此,由於北歐國家與美國的防務合作關係的中和,俄國北方艦隊在傳統衝突中的戰力與影響力依舊有限;如2018年北約「三叉戟結合」(Trident Juncture)聯演,或是預定明年進行的「酷寒反應」(Cold Response)般,大量北約聯軍將於衝突發生時,在兼顧東歐防線前提下,有效增援挪威與其他北約國家,嚇阻俄軍擴張,反而讓北方艦隊陷入寡不敵眾的困境,導致俄國主要戰略嚇阻兵力飛彈潛艦部隊,面臨威脅。

 因此,最佳選項是北方艦隊透過傳統與核子兵力,嚇阻北約會員國挪威,以及北約另外2個夥伴國家芬蘭與瑞典,置身衝突之外,並將衝突的主要戰場,限制在俄國西側更利於防禦的地區,如波羅的海地區。

 就俄國而言,最佳戰略是在北方艦隊軍區保持守勢,而在其他戰區保持攻勢,但在俄軍的戰略傳統與教範中,攻擊與防禦常是一體兩面,甚至彼此交織。

 俄國嚇阻戰略 結合衝突管理

 對西方而言,嚇阻是透過軍事力量迫使目標避免做出某些選項,因此西方式嚇阻戰略的關鍵,就是避免對方發動戰爭,只要衝突爆發,就是嚇阻的失敗。但對俄國而言,嚇阻不只是單純的預防戰爭,俄國則將此概念與類似衝突管理的概念加以結合。

 換言之,在平時俄國版嚇阻戰略,力求避免對其不利的戰爭,但如果嚇阻失敗,俄軍會在戰時繼續保持嚇阻措施,藉此控制衝突,甚至導引戰事往有利於結束衝突的方向演變。這也代表在俄國的嚇阻戰略中,拒止對手與懲罰對手的界線相對模糊,取而代之的是基於脅迫(coercion)與恐嚇(intimidation)的嚇阻作為,此舉也將在平時與戰時直接影響俄國政軍決策方向,讓其尋求國家利益最有利的結果。

 現任俄國國家高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曾任俄國國防部副部長與國家安全會委員的科科辛,援引20世紀沙俄時代,俄國海軍指揮官別涅維拉茨的名言,形容當前俄軍的戰略:「俄軍將透過隨時打擊對手領土的方式,嚇阻對手打擊俄國土地。」俄國的嚇阻戰略遠較一個世紀以前更加複雜,但邏輯卻十分清楚。

 俄軍現在已制定連貫戰略管理衝突,並且有效控制其升級或降級,一旦衝突爆發後,控制衝突規模升降的主要軍事手段,將是長程精確導引武器,藉此從心理上與實質上,讓對手決策造成影響,甚至直接傷害,藉此達成其戰略目標。尤其是結合其他軍事或非軍事脅迫手段時,可以盡早迫使對手退讓,並且依俄國的最佳利益結束衝突。

 而長程精確武器這種軍事脅迫手段,又分成傳統武器與核子武器,前者的嚇阻效果,往往因隨時能升級為後者而增強。這類軍事脅迫手段,隨著載臺與投射武器的多樣化,更加有效,這也凸顯了在海基與潛射為主的俄國北方艦隊戰力中,隨著空射「匕首」極音速武器與投射載具MiG-31K的部署,更加靈活。

 匕首極音速武器 可攜核彈頭

 「匕首」是一款空射彈道飛彈,其最高飛行速度達10馬赫,且具備規避機動能力,因此被俄方列入「極音速武器」(Hypersonic Weapon)範疇,雖然外界從未有機會近距離觀察「匕首」飛彈,但猜測其至少首節火箭引擎是援引9M723「伊斯坎德」陸基彈道飛彈,其射程達2000公里,並可攜帶一枚500公斤的傳統彈頭,或是一枚10至50萬噸當量的核子彈頭。

 「匕首飛彈」在2017年就已現身,同年12月正式服役,還被俄國總統蒲亭在2018年3月,列為俄軍發展中的6款新型戰略武器之一。俄軍在2018年5月,成立首支實驗性質的飛行中隊,配備10架改裝的MiG-31K戰機,負責發射「匕首」。俄軍在這段期間進行大量掛載「匕首」的驗證飛行任務,也曾進行多次實彈試射,甚至透過多機種多彈種的聯合打擊,驗證攻擊效能。

 俄軍也曾在2019年11月,在北極圈內進行「匕首」首次試射,驗證這款飛彈在極圈內的效能;2021年6月則在敘利亞進行首次實彈射擊,打擊敘利亞境內反抗軍目標。(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