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5 

社論

【社論】戰備訓練實戰化 鍛造鋼鐵勁旅

 國軍在第4季「戰備任務訓練」實兵演練,各部隊均依防衛作戰進程,於作戰地境內執行實兵、實裝與實地操演,以實戰化訓練模式,磨練官兵指參及戰場各項要務。此一作法的重點,主要是期望透過作戰地境內演訓,使部隊熟悉責任區兵要特性,並檢視與作戰計畫之差異,據以修正調整,以符合現況,確保戰時統合戰力發揮。當前中共仍不斷對我進行文攻武嚇,全體官兵應體認,唯有加強實戰化訓練,方能鍛造超敵勝敵鋼鐵勁旅,不讓敵人有機可乘。

 「戰備任務訓練」實兵演練係國軍進行實戰化訓練重要方式,原則上每季實施乙次。各戰區每年皆遵循「防衛固守、重層嚇阻」軍事戰略指導,按照「戰力防護、聯合截擊與聯合國土防衛」等作戰階段,訂定周詳聯戰計畫,並利用戰備任務訓練,檢視部隊訓練成果與計畫可行性。

 因此,戰備任務訓練強調貼近實戰,執行前必須完成現地偵察、圖上兵推、現地戰術等指參程序,最後再於現地執行各階段之實兵演練。過程中不僅採全員、全裝編組,更需模擬實戰執行偽裝、行軍、宿營、前支補給與陣中要務,驅使官兵熟稔戰備任務與戰場經營,獲得作戰實務相關知識與技能。

 孫子曰:「凡先處戰地而待敵者佚,後處戰地而趨戰者勞。故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又云:「以虞待不虞者勝」,顯見我國執行防衛作戰,將具備經營戰場之相對優勢。因此,如何周延作戰計畫訂定,與落實部隊計畫達成度,就是國軍掌握戰場優勢的關鍵,簡而言之,就是藉「實戰化」訓練模式,讓官兵熟悉戰場真實景況。

 戰史斑斑可考,以往,能提前進行實戰化訓練,因而影響戰局之案例眾多,例如1950年代金門防務,歷任各級司令官均能了解戰場景況,因此致力全島要塞化,加速開鑿隧道,興建掩體,尤其針對砲兵陣地與觀測所,除全數改為鋼筋水泥掩體外,更要求各級詳細標定敵高價值目標,與熟稔變換陣地方式等,因此在民國47年八二三戰役開打時,面對敵軍排山倒海的彈雨來襲,我軍戰力不僅得以保存,更能伺機反擊,重創共軍。此外,二戰時,德軍在冬季到來後,於蘇聯戰場大敗,原因就是未曾針對冬季戰場進行實戰訓練,導致德軍引以為傲的機甲大軍,遭遇雪地打滑、火砲凍結或車輛翻落等嚴重問題。顯見,愈能貼近實戰環境,加強適應性訓練,才是提高部隊戰力之有效途徑。

 專家認為,軍隊訓練要素首重求「實」,不僅要貼近「實戰」,更要勇敢面對「現實」。各類型演訓的目的,就是要找出問題,才能精益求精。因此實戰化訓練可提供官兵練膽、練技、練心、練指揮的平臺,更要找出任何細微問題,加以改進。反之,倘若組織文化不容許呈現問題缺失,將導致下屬敷衍鄉愿等欺騙情事,成為虛有其表之軍隊。另訓練亦強調「從難」,僅是要求實戰化絕對不夠,須知敵人必設法製造我防衛困境,因此在訓練上務必要做到「料敵從寬」,假定戰場可能之各種狀況,包括天氣、生理疲憊、心理壓力或敵之最不可能行動等,都可納入訓練課目中,如此作戰時方能克服困境。

 其次,訓練要求亦要求「嚴格」,除個別要項必須依據準則教範,訂定合格標準,更需按表操課,透過持續周密之訓練整備,戰力才可得到系統化的增長。誠如《曾胡治兵語錄》所言:「練兵之道,必須官弁晝夜從事,乃可漸幾於熟。」

 現代化戰爭型態瞬息萬變,訓練概念必須進化,不可侷限在土法煉鋼的舊思維。領導者須籌組專業科學研究單位,依當前敵情與未來作戰型態,分析高效創新的訓練方式,如同當代運動員皆採用科學理論,進行重點訓練、營養補給與休息復原等。因此,訓練模式絕對不能墨守成規,而應結合傳統與模擬器並用等創新做法,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質言之,訓練觀念必須從實、從嚴、從難,但作法必須與科技接軌,以高效率之手段與訓場,訓練出戰力強大之國防武力。

 我們知道,國軍秉持「為戰而訓、戰訓合一」原則,每年均前瞻敵情威脅,策頒最新訓練計畫,從駐地訓練、專精管道、基地訓練、三軍聯合作戰至漢光演習等,循序漸進積累戰力,建立敵不敢進犯的可恃戰力。未來更要吸收更多人才與知識,創新訓練方式,建構新一代部隊,確保戰力於不墜。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