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支持國防預算 堅實戰力禦敵
 為肆應中共對我威脅,政府務實編列國防預算,除籌措各式防衛性武器,並積極推動國防自主,建構可恃戰力。 (本報資料照片)
【全民國防】支持國防預算 堅實戰力禦敵1
【全民國防】支持國防預算 堅實戰力禦敵2

◎朱祥中

 行政院主計總處今年8月26日公布《111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編列情形》,內容表示國防部主管111年度歲出編列3726億元,較110年度增加108億元,約增3%,加計新式戰機採購特別預算401億元,合共4127億元,較110年度相同基礎增加219億元,約增5.6%;如連同非營業特種基金590億元,整體規模達4717億元。歲出部分,國防支出編列3547億元,占15.7%,居第3位,略遜於「社會福利」及「教育科學文化」等2項支出,若與前一年度相較,增幅約2%。 10月出版的《中華民國110年國防報告書》說明,當前國防施政重點,預算配置原則重點為人員維持費約1696億元(46.9%),作業維持約993億元(27.4%),軍事投資929億元(25.7%),在有限財力裕度下,依聯合戰力規劃優序,籌建新式武器裝備。

 國防部長邱國正10月在立法院表示,現今兩岸情勢是他從軍40年來最嚴峻時刻。 顯然在當前嚴峻的區域及兩岸情勢下,國防部仍審慎管控預算,避免浪費公帑,在既有的採購與建軍流程下,審慎評估逐年達成防衛國家的目標,並未落入盲目從事軍備競賽的窠臼,但國家經濟實力與國防預算的挹注,依然影響軍事安全。本文將以近年軍事衝突為例說明,同時概述近期行政院提交的議案,讓國人認識政府捍衛國土與國防自主的決心。

 納卡衝突殷鑑不遠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去年9月發生嚴重衝突,最終由亞塞拜然取得檯面上的勝利。然回顧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近5年的年鑑可發現,2020年以前,雙方即有嚴重衝突,且軍事預算均不斷攀升。亞塞拜然因原物料出口增加及高油價支撐,助益經濟大幅增長,從而採購大量新式裝備。亞塞拜然2015年軍費已支出約30億美元,較10年前增加165%;亞美尼亞約4.47億美元,較10年前增加71%,2017至2018年更增加33%,是歐洲當年度增幅最大國。2010至2019年期間,兩國更位居東歐軍費支出增幅最大國的第3、4名(亞塞拜然70%,亞美尼亞69%),亞塞拜然2019年軍費支出已達19億美元,約為亞美尼亞軍費開支的3倍,顯示該國在衝突前已戮力準備。

 2014年11月,亞塞拜然擊落亞美尼亞1架Mi-24直升機,是停火後第一起嚴重衝突;迄2015年12月8日至9日,在接觸線違反停火規範的事件約180餘次,之後衝突不斷上升。 亞塞拜然於2016年設法重新控制納卡周邊領土,讓1994年設立的接觸線發生變化, 但導致2016年4月起衝突規模升級到2020年成為戰爭等級,顯然有多重因素。2018年報告更指出,雙方雖定期舉行和平談判,但大規模衝突將隨時爆發;2019年雙方衝突雖已緩和, 且歐洲安全暨合作組織的明斯克小組不斷居中調停,是年1月,兩國外交部長同意「必須採取具體措施,為和平做好準備」。

 雙方領導人則於同年3月,就納卡問題舉行首次正式會晤,共同表示將加強停火、改善溝通和執行人道主義工作等和平承諾;但亞塞拜然政府和軍方領導口中出現「加強亞塞拜然軍隊建設」、「實現對亞美尼亞的軍事勝利」及「被占領土解放」等言論卻愈發頻繁。亞美尼亞對內也同樣使用煽動性詞彙,表示隨時準備好嚴厲的軍事打擊,以面對亞塞拜然的挑釁。亞美尼亞和亞塞拜然都面臨嚴重的經濟問題和日益高漲的社會抗議,讓輿論焦點轉向戰爭,兩國都可藉面對外敵入侵議題,用以團結民眾,從而將民眾的關注力從國內政治、經濟和人權問題上轉移。可見兩國雖加入國際組織斡旋的談判,也有高層對話與承諾,但國內因素讓雙方無法遏制大規模衝突的爆發;更重要的是,從上述資料可見納卡衝突中,亞塞拜然已從長期的軍事預算挹注的程度決定優勢。

 長期軍投建構實質戰力

 此種軍事投資,可說是有計畫地培養實質戰力,並非單純地提高軍事支出在國家預算的比重,從美國空軍專業期刊《印太事務雜誌》、美國知名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及首爾「北韓新聞」等相關專家、學者所公開研究的成果中可發現,2020年第2次納卡衝突,影響亞塞拜然獲勝的因素十分廣泛,舉凡國際情勢、國家概況、外交等均包含在內,在戰場上則是電子戰、網路戰、資訊戰、無人戰鬥載具、戰術戰法、軍事教育與訓練等要項獲得重視,特別是無人機與情監偵和精確打擊的搭配。 但仍不能完全抹滅亞塞拜然多年用心投資國防預算的成效,有鑑於戰爭準備面向複雜,舉凡世界情勢研判、敵情判斷、戰爭理念、戰爭計畫、外交、內政、經濟、宣傳、兵棋推演、開戰準備、休戰終戰準備、媾和準備、復員準備、戰後經營、科技發展等,均屬戰爭準備的要項。

 中共軍事預算雖逐年使兩岸呈現不對等狀態,但我仍可從各種敵可能的軍事行動中,尋找關鍵弱點,以充實的準備面向,提升國軍防衛作戰之關鍵能力,達成以一條建軍路線,滿足最多行動方案的選項,並接續鏈結當今高舉民主、自由大纛的國家,深化多領域安全的合作,確保兩岸衝突爆發之際,我方在友盟支持下,戰力持續且可為憑恃,共同謀求最大成功公算。

 結語

 國防部今年3月對立法院所提出的業務報告指出,今年度軍事投資建案,置重點於遠程打擊、制空作戰、制海作戰、國土防衛、資電網路作戰及聯合指管情監偵等,籌購快速提升可恃戰力之武器裝備,同時逐步強化後備部隊武器裝備,以提升部隊裝備效能。行政院會也在上月25日通過「中央政府海空戰力提升計畫採購特別預算案」,區分反艦、防空及反制等3個面向,反艦重點為岸置反艦飛彈系統797億元、海軍高效能艦艇692億元及海巡艦艇加裝戰時武器系統32億元,約1521億元;野戰防空系統89億元及陸基防空系統347億元,約436億元;無人攻擊載具120億元、萬劍飛彈系統126億元及地對地飛彈系統170億元,約416億元,合計2373億元,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在對岸持續發展威懾能力的同時,中華民國依然基於安全的需求、軍事的能力與資源,沉著思考符合國家預算比例且滿足戰略思維的建軍規劃,發展可恃的不對稱戰力,確保軍力結構可面對中共各種軍事行動的危害,讓民眾在政府的發展規劃下,享受民主與自由,不僅高揭於法律,更內化於世世代代,成為正向且良性的循環,讓臺灣永續發展,並捍衛自由民主的普世價值。

(作者為國防大學戰爭學院教官)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