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7 

社論

【社論】烏俄情勢預示新戰爭 認知作戰為重點

 在新冠肺炎疫情幾乎隔離人類社會的實體互動之際,烏克蘭與俄羅斯安全情勢發展,卻引發國際關注。透過各式各樣管道,人們接收到俄羅斯戰車殺氣騰騰、挺進烏俄邊界消息;看到銀髮蒼蒼的烏克蘭阿嬤,緊握AK系列自動步槍,練習瞄準射擊的畫面。「預言」16日開戰的消息,讓國際股市應聲下跌、原油價格飆漲;但俄國國防部隨後發布局部撤軍,又把攀上7年高點的國際原油價格拉下來、讓黃金期貨價格回落。從有形世界的觀點看,烏俄衝突的範圍,僅限縮在歐洲大陸;但在認知作戰層面,其影響無遠弗屆。

 從宏觀角度,回顧烏俄情勢發展,我們可以發現即使實體戰火未燃,但在資訊或消息領域的攻防,早已打得火熱。不論是高空衛星偵照中,靠近烏東地區不斷增加的俄軍營舍;或是社群媒體平臺上,熱傳的公路軍車車隊;乃至各方政軍領袖的公開發言、學者專家的分析評論,都以最快速度,水銀瀉地般地無孔不入。其間尤值重視的,是具體的戰爭準備行動,與相應輿論手段間的主從地位,已產生微妙變化。「所有行動都傳遞了訊息」,而非僅限於傳統的文字、圖片或影音。諸如俄羅斯軍隊的調動,與白俄羅斯真槍實彈的聯合軍演;或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在情人節發布總統命令,將外傳的2月16日「開戰日」,設定為全國紀念不休假的「團結日」等,都傳達了雙方的立場。

 值得注意的是,對比於當今受到疫情影響,幾乎完全凍結的全球人口流動,以及相當程度受阻的貨物輸運,此種超越地理、國界等實體障礙的資訊流,不但完全未受影響,甚至反而因資訊科技快速發展等因素,在傳輸深度與廣度上,都有大幅度躍進,讓網路社會的連結更緊密,所生影響並具體反映在股匯市、油價等顯而易見的經濟指標。進一步證諸歷史,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資訊化網路社會,人類戰爭形態的變化,往往與經濟生產模式,有密切關係;當擴增的資訊流,對經濟生產造成重大影響時,自然會改變戰爭形態。

 從這樣的角度,觀察烏克蘭與俄羅斯的角力,就不會再糾結於俄羅斯何時發兵;或烏克蘭的軍力,能否絆住北極熊等表象。因為雙方或多方真正的「交戰」早已經展開,只是其主要目標,並非殺傷對方有生力量、毀滅武器裝備,而是將有形的軍事行動,與無形的資訊輿論結合,以達到改變或形塑對方認知的目標。故就莫斯科而言,迫使歐、美接受烏克蘭為其勢力範圍的「認知」,阻斷北約東擴,就是最重要的目標。無論是陳兵邊境,或揮軍聶伯河,都必須服從此一指導原則。對於俄羅斯侵略行徑,可能採取的報復手段;以及同樣在地緣政治衝突中,受到傷害的俄羅斯經濟、債券、股票、貨幣市場,都讓蒲亭深切理解,兵不血刃是較划算的手段。

 相對的,烏克蘭總統在各方情勢緊張之際,除了為正規軍隊及民兵加薪,肯定官兵在危機時刻共禦強敵的表現;更指示各部會,統一組成「單一資訊平臺」,傳達官方消息與緊急應變動態,以避免外界敵意的資訊戰,干擾社會秩序。他並要求各級公務員,不得失言、失態,以公務員身分公開主張違反公職誓詞,或烏克蘭憲法的脫序問題,目的同樣是捍守同胞的認知。因為只要「烏克蘭將團結一心、誓死抵抗」的認知不變,俄羅斯就永遠無法完全征服這片土地,即使派出再多的戰甲鐵騎亦屬枉然。

 烏俄危機展現一種仍在發展,以改變認知為目標、全新的戰爭形態,勢將對建軍備戰工作,產生深遠影響。析言之,傳統戰爭以兵火力之量體,為主要判準指標,在當代資訊化網路社會,必須做出更多調整。唯有將有形的戰力,與無形的資訊流相互整合,形成直指對手認知作戰的力量,才能穩操勝券。

 就亞太區域安全言,此種趨勢發展又別具意義。因為在緊密連結的網路社會,任何波動都可能牽一髮而動全身。臺海的和戰波濤,絕非中共寡頭所能單方面操控;中華民國做為一個自由民主國家,具備高度的經貿活力、良善的公民素質,其生存發展權利,在國際社會已成共識,更不需要北京恩賜。

 尤其重要的,是在當代充沛資訊流中,想用誇飾方式來擴充認知領域的實力,已很難達成目標。所謂「吾心信其可行,則移山填海之難,終有成功之日;吾心信其不可行,則反掌折枝之易,亦無收效之期」,正是認知力量最佳寫照。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