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12 

社論

【社論】建立防衛駕駛觀念 保障安全維繫戰力

 根據交通部統計,臺灣近年來交通事故肇生狀況持續惡化,從10年前17萬例,暴增至去年近36萬件;去年所有事故中,總共造成超過47萬人受傷,死亡人數則高達 3千人,平均每天即有超過8人喪命,因交通事故產生的經濟損失達到5千億元。若以世界衛生組織用來評估各國健康狀態的指標,在已開發國家中,道路事故傷害大多不會出現在10大死因中,而在低開發國家常見;在臺灣的10大死亡死因中,「事故傷害」致死卻高居第6,令人憂心。

 造成我國交通事故的原因眾多,除了車流複雜,用路人駕駛習慣不良、未注意車前狀況、未依規定讓車、違反號誌管制或指揮、左轉彎未依規定、酒醉駕駛失控等,都是肇事原因,代表國人普遍有「快、狠、衝」交通習慣,騎車或開車缺乏禮讓,對於交通安全更是長期漠視,導致事故案例逐年攀升,車禍傷亡的悲劇也一再上演。

 為保障國人行的安全,行政院已針對各種事故狀況,從執法、硬體、觀念著手改善,希望能有效落實,降低事故傷亡。目前交通部的作法,共有以下幾項:每月公布道安數據,加強管考;完成全國危險路口環境改善,減少事故;針對重大違規加重車輛保費;加重酒駕罰則、從嚴認定易科罰金與假釋條件;落實違規記點及加重無照駕車與惡意逼車罰則;推動四季交安專案、增設路口科技執法設備、恢復區間測速、規定後座乘客繫安全帶等積極作法。除了法律、行政層面規範外,希望駕駛人本身也有尊重生命的觀念,嚴肅面對交通安全議題。

 因人為疏失導致的車禍,很多時候並非遵守交通規則就萬無一失,其他用路人的不小心或輕率舉動,也可能導致事故。根據國內外的文獻顯示,高達90%的事故皆為「可預防」的,而駕駛人針對自己身處的交通情境,若能建立預測下一步發生危險的「防衛駕駛」概念,就能大幅降低意外發生。防衛駕駛(defensive driving),是一種安全駕駛車輛的技能,定義是「在無法控制周圍環境以及其他人行為的情形下,保障生命、時間與金錢的駕駛方式」,目的是為了預期可能的危險情形,在惡劣條件或是其他人的失誤情況下,減少車禍風險。

 防衛駕駛可由執行一系列準則達成,包括確保前方安全距離、兩秒定律,以及其他駕駛的技巧,如控制車速、視線望遠、時刻準備突發狀況、保持警覺、專心駕駛;時刻預計其他道路使用者的行動與關聯反應,不假設其他駕駛者會如自己所想的方式行動;因應天氣和路面狀況,採取合適駕駛策略、轉彎前減速,避免在彎路中心太快減速而失去重心平衡等。

 舉例來說,當開車行經平交道,我們可以預想,柵欄可能會剛好將我們的車攔在鐵軌中央,所以必須等前車通過、淨空平交道後才通行;預期視覺死角必定會有來車,適時地減速、注意、再出發;停好車要開門下車前,預期會有來車或路人,若突然打開車門,很可能造成後方人車來不及閃避而發生事故。防衛駕駛觀念的導入,可免除容易引起的危險,對於因他人引起的駕駛危險,也能經由預測與防範,避免涉入可能的交通事故。

 因應敵情威脅,國軍隨時保持高度警戒與狀況掌握,積極提升防衛作戰能量。因演訓不慎發生的軍車、戰甲車事故,也偶有所聞。所造成的傷害,不但折損部隊戰力,對於袍澤及其他用路人的傷亡,也令人感到惋惜與難過。為培養官兵防衛駕駛觀念,避免造成人員、財產無謂的傷亡與損失,國防部要求各單位定期實施行車安全教育,也要適時蒐整車禍案例、宣教影片,提醒官兵謹慎駕駛,防止車禍與意外發生。

 此外,近年來國軍為肆應「處處皆戰場」之防衛作戰環境,時有戰甲車營外實施戰備偵巡訓練,除官兵小心謹慎外,也呼籲用路人注意戰甲車體積龐大、死角多,應盡量迴避,同時避免併行、切車,或插入車隊,以防範意外事故發生。

 綜言之,我們應從風險管理角度,將「安全防衛駕駛5要訣」口誦心惟,包括「抬頭遠看、放寬視野、雙眼游動、衡量環境、適時示警」的各種要訣,不僅適用日常駕車,對實施戰術機動訓練的單位,亦有很好的教育意義。各級部隊務須針對其中要項,在各種時機落實宣教,維護官兵安全。體認防衛駕駛觀念的養成,攸關行車安全,全體官兵除應依照「程序、步驟、要領」等標準作業程序力行,更要培養「交通安全從自己做起」,養成自律守法習慣,遠離車禍風險,保障自己與他人性命安全,確維部隊戰力,成為捍衛家園最堅實的力量。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