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5/25 

社論

【社論】明辨假訊息 反制中共認知作戰

 國安局日前示警,中共操作認知作戰的方式趨於多元,除積極培植國內網紅對我統戰,並透過社交軟體管道,企圖影響青少年認知與國家認同。事實上,近年來有若干網路謠言被外國媒體或特定組織快速傳播,影響國人對政府政策的判斷,甚至造成投票行為改變、社會對立激化與公共政策意見極化,致公共政策的理性討論空間蕩然無存,深究源頭,皆與中共對我執行的「認知作戰」有很大的關係。

 認知作戰是一種平、戰時界線模糊的心理作戰模式,其核心議題在利用民主國家言論自由特點,於社群媒體操弄目標群眾認知;終極目的則在改變認知,主導思想。一般而言,人們的想法與立場多半會和主流社群媒體類似,對於議題的理解與態度,亦會逐漸根深柢固;但若是經過刻意加工的假訊息,則容易形成單一取向的「同溫層」認知偏見,進而達成改變群眾認知、模糊敵我意識、帶動新的流行文化效應,造成認知意識的流動,更將擴大脆弱領域的社會矛盾。

 認知作戰的「媒體管道」影響力,值得關注。在世人習慣用手機下載App,藉以交友、娛樂的時代,許多來自中共的訊息也搖身一變,悄悄滲透。如號稱「中國版Instagram」的小紅書,主打生活化內容,用戶透過圖文或短影音紀錄、分享日常;透過「比你更了解你」的演算法,精準推播美妝、時尚、旅遊、美食等議題,已成為年輕人重要資訊來源,然而,他們在社交平臺所見到的「中國」,根本不是真實的「中國」。

 另一個常被用來替中共執行政策宣傳的「抖音」,也是利用任何人都可建立帳號與上傳影片,但未具事實查核機制的特性,有組織、有目的地傳播虛假訊息,並蒐集臺灣用戶瀏覽紀錄。尤有甚者,中共會培養與資助抖音上的網紅,全力吸引臺灣粉絲觀看他們所製作、美化「中國」形象的故事;當群眾耳濡目染,有朝一日戰爭發生時,這些帳號就有可能魚目混珠,以假訊息發動認知作戰,令人憂心。

 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國際間出現許多中共操作假訊息的議論,主要環繞在「美國流感比武漢肺炎更致命」、「美國流感就是武漢肺炎」等主題,北京將其綜整後,以官方頻道在日本、美國、澳洲等地媒體強力播送;若干臺灣媒體不明就理,也跟進報導,助長假訊息傳播氣焰。

 認知作戰透過一連串相互拉抬的宣傳機制,以遠低於武裝衝突的成本,獲取動搖民心士氣的高效益,不容小覷。進一步解析北京認知作戰的要素,可發現除社群媒體夾帶高度可信、難以查證的假訊息,包含國內校園、宗教團體機構、網路、媒體意見領袖、國際媒體傳播等,也相互交織構連起一張牢不可破的虛假訊息大網。從趨勢看來,中共對我國的認知作戰日益升級,不論是透過法律戰、輿論戰、心理戰或統戰攻勢,其圖謀皆著重在打擊政府威信、分裂臺灣認同、醞釀社會衝突及削弱我外交實力。

 社群網路上的假訊息難以察覺,大多藉由媒體以產生誤導效果,使讀者無法判斷新聞內容是否真實。細細觀察社群網站,經常出現利用多重假帳號產出並散播假訊息者,藉製造不實新聞,期能獲得閱聽人認同,以凝聚虛假民意向外傳播。具特定目標的假訊息被刻意製造後,一般受眾若無力查證,就會不斷轉傳,快速形成惡性循環;當資訊量大、速度快時,就能以假亂真。因此,假訊息的目標,就是大量的跨平臺傳播。

 近年,政府與網路媒體合作啟動「事實查核計畫」,從「杜絕、擴散、預防」3大面向著手,遏止假訊息傳播。透過民間網路公司串聯4大查核機構及行政院即時新聞澄清中心,可提供社會大眾即時訊息查證服務,從「被動轉傳」到「主動查證」,讓每位使用者都能成為杜絕假訊息的把關者;更透過實際行動,深耕媒體素養,提升臺灣社會對於假訊息的免疫力,堅守民主基礎。

 綜言之,面對中共的認知作戰,如何培養社會大眾數位素養,是對抗假訊息的重要課題。學校與社會教育中,如何提供資源,教導國人洞悉謬誤或詭辯、識別錯誤推理,並養成評估證據、來源、動機的「智力自衛」習慣,讓資訊識讀成為一種「數位衛生措施」,相當關鍵。我們期望,國人資訊辨識習慣與能力,可融入日常並入腦入心,隨時善用,確保不為任何外力所撼動。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