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0/28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深化全民國防 反制「灰色地帶」衝突
面對中共不斷以「灰色地帶」衝突形式,影響區域安全,國軍秉持戮力戰訓職責,透過各項演習、訓練,強化實質可恃戰力,以鞏固國家安全。(本報資料照片)
【全民國防】深化全民國防 反制「灰色地帶」衝突1
【全民國防】深化全民國防 反制「灰色地帶」衝突2

◎鄒文豐

 國防部今年10月上旬於立法院提出施政業務報告,內容對當前臺海安全情勢及我國面臨的敵情威脅,進行綜合性說明與未來趨勢研判。報告指出,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中共即趁全球局勢動盪,漸次擴大針對性對臺軍事活動,由近年未曾止歇的機艦擾臺作法,轉為持續踰越海峽中線,打破臺海現狀。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8月訪臺,再給中共進一步於臺海周邊展開大規模聯合軍演的藉口,包括演練聯合海上軍演與常規飛彈射擊、貼近我海空鄰接區測試我應對作為,以及併用資訊戰、網路戰、認知作戰手段,全面發動「灰色地帶」戰略等。北京當局這些所作所為,既嚴重干擾國際海空航道安全,對我國防形成嚴峻挑戰,其蠻橫破壞印太區域穩定,向國際社會製造戰爭邊緣恐懼,更暴露亟謀軍事擴張野心。

 鑑於中共「外交部」及「國臺辦」一再刻意指稱臺海「不存在中線」,也「不是國際水域」,而共軍宣傳系統則渲染將「不惜一戰以遏制分裂勢力」;國防部評估中共在「20大」後,對臺軍事施壓舉動會更趨強硬,其中「灰色地帶」侵擾恐將常態化,國軍面臨挑戰更勝以往,「灰色地帶」衝突亦已備受國人關注。

「灰色地帶」衝突成新手段

 事實上,我國面臨的「灰色地帶」衝突威脅,並非現在才發生,至少從近幾年中共對外行為愈趨具有侵略性後,許多對臺策略與行為,即可被視為是「灰色地帶」活動,惟在國際安全研究社群對「灰色地帶」衝突及相關概念尚未建構公認定義、專屬理論的情況下,過去較少受到注意。

 美國國防部2010年發布的《四年期國防總檢討》,是最早提到「灰色區域」(gray area)概念的官方文件,指其為「既非全然戰爭也非全然和平的模糊地帶」。其後,蘭德智庫研究員Michael Mazarr透過探討嚇阻理論指出,「灰色地帶」衝突其實不是國際間的新現象,但因「修正主義」國家意圖改變特定現狀,在考慮全球經貿互賴緊密,必須避免爆發戰爭產生的嚴重後果,以及獲得各種新技術、途徑,得以輔助其策略等因素使然,遂使「灰色地帶」衝突成為這類國家所採取的新手段形式。

 「灰色地帶」衝突重要特徵,就是累積不足以構成動武條件的多元漸進戰術,達成戰略效果。蘭德智庫觀察如俄羅斯併吞克里米亞等事件發現,中共、俄國、北韓與伊朗,這些傾向極權主義的國際行為者,是當前在世界各地製造「灰色地帶」衝突的主要來源,其戰術途徑包含外交與軍事挑釁、政治與經濟脅迫、資訊與認知作戰,以及治安與網路侵擾,並歸納8項要素:

 一、行動未達戰爭門檻,使防守方難以軍事方式回應。

 二、採取「切香腸」漸進模式,而非一次到位的行動。

 三、部分行動難以歸因。

 四、公開且可歸因的行動常伴隨政治或法律訴求。

 五、為避免刺激防守方斷然反擊,行動通常不會直接威脅核心利益。

 六、升高衝突風險成為脅迫槓桿。

 七、常使用非軍事性工具。

 八、常針對具脆弱性特定目標。

中共戰略意圖愈發顯著

 中共近年挾日益強大的軍事實力為後盾,在南海、東海等與鄰近國家存在主權爭議區域,藉各種軍事或非常規武力方式,試驗「灰色地帶」衝突戰法,顯見操作「灰色地帶」衝突手段由來已久,並且益發純熟。

 中共對臺採取「灰色地帶」衝突的計略,主要意圖在為其推動對臺「一國兩制統一談判」,營造有利的政治及心理態勢,亦在就必須對臺動武時,預做國際法理、戰略形勢、戰場環境的鋪墊準備。因此,其各項作法都環繞在滲透我宣傳、輿論等話語體系,企圖分化臺灣社會團結,製造矛盾對立,進一步造成我政府治理、防務維安、社會運作失衡,並在臺海形成一定程度軍力存在的既成事實,配合其法律戰作為,在國際與對內層次搭建吞併臺灣的正當合法假象。

 綜觀中共對臺施加的「灰色地帶」策略手段,已屬於高層次、全面性的「灰色地帶」衝突,尤其當中所形成的政治、軍事、心理之「消耗戰」,恐將對我國家安全造成重大壓力,亦為我全民國防已然必須面對的挑戰。

團結信念與意志以抗敵

 參證蘭德智庫對美國因應「修正主義」國家從事「灰色地帶」衝突所提出的建議,指展開戰略競爭、提升情報質量,以及強化資訊、網路、敘事能力等,係為遏制「灰色地帶」衝突成敗的關鍵。依我全民國防架構反制中共「灰色地帶」衝突作法,在策略上可有以下幾個思考方向:

 一、結合政府與民間力量,運用多軌外交途徑,澄清國際視聽,將「灰色地帶」衝突風險與代價轉移回意圖改變現狀者,也就是中共,使區域戰略環境不利於從事「灰色地帶」衝突。

 二、針對具侵略性的「灰色地帶」行動,聲明將採取各種強硬手段回應,嚇阻侵略者進逼;另對迂迴性「灰色地帶」行動,則以政治、經濟、外交、輿論等方式,平衡與淡化其影響,降低侵略者繼續進行此類行動的意願。

 三、就難以嚇阻或勸阻的持續性「灰色地帶」行動,增強與之抗衡的韌性,及發展競爭性反應策略回應,如中共在國際社會的戰狼形象,和在東亞區域的惡霸行為,均已引起各國疑慮反感,可就此與其在敘事領域進行周旋。

 隨北京當局圖謀改變國際秩序與區域現狀的「修正主義」心態,在世界各國眼中逐漸清晰,持續發生於臺海周邊的「灰色地帶」衝突及潛在風險,亦受國際社會矚目,我國獲得的國際支持也漸趨提升。然而,對「灰色地帶」衝突的反應、反制,乃至於嚇阻,確實並非簡易之事,唯有全面盤點我方優勢與利基,並將其具體化為遏制「灰色地帶」衝突的條件,方能透過如「戰略溝通」等途徑,遏制中共「灰色地帶」策略,其中,立基於全民國防的共識、信念及意志,將是決定整體成效的核心因素。

(作者為淡江大學國際事務暨戰略研究所博士)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