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26 

社論

【社論】拒用陸製影音軟體 慎防中共認知作戰

 美國聯邦政府、州政府與國會,包含威斯康辛州與德州在內的14個單位,從2020年起,逐步禁止所有政府相關電腦與行動裝置,安裝「抖音」與國際版TikTok,主因為相關軟體已嚴重影響資訊安全與國家安全事務。無獨有偶,英國、澳洲與印度政府也發現TikTok具有潛在威脅,除規定政府不得下載相關裝置,也建議未成年者不應在未取得父母同意下使用TikTok App。各國均陸續祭出管制措施。

 TikTok目前在全球共有10億活躍用戶,一半用戶年齡介於16到24歲之間,該平臺提供使用者自行上傳有別於YouTube長影片的短影音內容,訴求快速、有趣且高黏著度的使用特性,人均使用時間超過40分鐘。2021年起,TikTok已超越谷歌與臉書,成為全球成長速度最快的社群媒體。目前TikTok在臺灣有將近500萬的使用者,超過4成的使用者是30歲以下年輕人。換言之,擁有TikTok資料權限的管理者,已經掌握500萬人的個資、網路使用行為、數位足跡。更有甚者,在TikTok演算規則下,可以操控眾多使用者每日所接觸的訊息,形成一種「我讓你看,你才看得到」的訊息壟斷現象。

 TikTok帶來的威脅,除了訊息壟斷與推播,更重要的是其對資訊的擷取、控制,對國家安全帶來的影響。當前戰場經營概念中,媒體、經貿、法律、網路、駭客都是重要的戰爭要素。有別於傳統武裝力量的投入,非傳統的安全威脅,讓戰爭與和平的介面趨於模糊,衝突與認知領域作戰早已展開。上述的作戰形態,對資訊的掌握程度成為關鍵,只要掌握資訊,就可以在非傳統安全威脅競爭中取得先機。

 中共在「國安」與媒體治理的相關法律中載明,「私有媒體企業必須配合國家統治需求,給予資訊存取的權利。」抖音公司已被證明內部有中共黨委的編制,讓整體資訊外洩成為迫在眉睫的重要國安議題。儘管抖音對外宣稱,針對使用者資料蒐集的主要目的是增進使用體驗,但使用者卻深陷資安危機。美澳資安公司Internet2.0警告,TikTok往往過度蒐集使用者資訊,並將資訊傳回大陸,成為其對外進行認知作戰的基礎。

 英國媒體《衛報》日前披露,TikTok蒐集資料的範圍非比尋常,包含聯絡人列表、行事曆、硬碟、外部雲端空間等,還會定時對使用者的行動裝置進行定位。只要下載TikTok的用戶,幾乎代表整部電腦與網路的私人存取空間,成為不設防的公開資訊。澳洲資安智庫研究人員波特質疑,「從使用TikTok的用戶體驗改善角度來看,其實並不需要如此多的資訊,它擁有的權限往往比用戶所需要的功能多。」

 總部位於北京的抖音,過去多次否認與中共有所關聯,並表示政府也無法獲取抖音的資料。但印度國防安全研究指出,TikTok App曾經審查、洩漏許多不符合中共對外政策與批評中共人權問題的言論。該項資安專案報告認為,中共當局其實可以藉著傳送追蹤的程式,接收行動裝置的資訊,且往往定位回大陸,做為掌握國內外動態的工具。

 另一個造成資料外洩疑慮的證據是,蘋果公司去年在全球開發者大會上,揭露TikTok應用程式App會私自讀取手機的剪貼簿資料、工作文件、電子郵件、財務資料等。所以TikTok對於使用者的周遭環境,已構成巨大的資安威脅,風險破口遠不只有孩童和青少年本人,他們的家屬、朋友、學校、公共空間的資料,都可能成為被鎖定的目標。

 資訊安全不只涉及個人資安,更是嚴重的國安問題。中共透過大數據分析、機器人作戰、控制軟體權限、植入間諜程式等方式,操控公共輿論、滲透社群網路,惡名昭彰。對此,我國必須有應對的防衛意識,方能減低受中共控制的軟體恣意占據市場,並進而竊取資訊。

 當前TikTok軟體管制措施,在國內引起許多討論。除擔憂因個別通訊軟體管制,可能引發限制言論自由疑慮外,更多考慮是,政府是否需要針對單一個案進行管制。以世界各國經驗來說,強化社會大眾的媒體素養能力,是普遍的共識,但國人也需要思考,美、澳、印等國家積極立法管制的背後原因。最主要的考量,不外乎全民媒體素養的提升並非一蹴可幾,在面對威權國家快速發展認知作戰前提下,積極應處方為守護民主社會應有作為。

 如何謹慎以對,透過對軟體安裝進行源頭管制,以杜絕對資安、隱私重要資料外洩的可能,仍是最好的策略。TikTok之所以應該受到管制,主要是為了確保我國民主價值不受破壞,也是在臺海敵情威脅下,抵禦中共積極發展認知作戰策略時,最適當的舉措。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