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2/15 

社論

【社論】慎防虛擬貨幣詐騙 建立正確理財觀念

 科技日益進步,網路交易成為生活常態,虛擬貨幣詐騙亦屢見不鮮,國軍官兵和廣大消費者務必小心提防,避免上當受害。2021年《國家洗錢資恐及資武擴風險評估報告》中,首度將虛擬貨幣列為洗錢風險之「非常高」等級,網路世界中各種詐騙行徑,更已演變為結合暴力、科技、金融等新形態犯罪,危害甚鉅,令人憂心。

 為打擊虛擬犯罪行為,立法院朝野已取得共識,認為應檢討包括虛擬貨幣定義、對於刑事訴訟法有關「物」的扣押法律問題、虛擬貨幣法律定位、如何監管等,期透過合宜立法,律定主管機關及行業管理辦法,以防堵漏洞,為國人把關。

 各式通訊與社群軟體已是大眾慣常使用的必須品,其中卻暗藏許多交易和詐騙陷阱,每天以各種目眩神迷的方式引君入甕。例如網路上常見有些人貼文炫耀新車或手持大筆現金的照片,實則是粗劣的網路騙局,如一時缺乏自制,盲目跟風投資,就可能上當受騙。

 列舉實際案例,可見詐騙集團設計之縝密。某男子的手機接獲兼差賺錢簡訊,內容且附上長相甜美女子的LINE ID,讓男子怦然心動、不疑有他,將之加入好友;聊天後,對方開始試探男子的經濟能力,並以零風險、高報酬、保證出金等話術,搭配甜言蜜語的柔情攻勢,相約一同投資虛擬貨幣。投資初期,歹徒設計給予些許獲利,誘使男子持續加碼匯款;不久後,銀行通知帳戶遭其他被害人舉報而成為警示戶,且投資網站也無法開啟,男子才驚覺掉入網路詐騙陷阱,卻為時已晚。

 近3年多來,全球受疫情影響,「宅經濟」相當盛行,透過網路等社群媒體詐騙數字也同飆新高。媒體不時報導,比特幣持有者一夜致富的新聞,也曾帶動一股投資熱潮,讓不少人意圖靠虛擬貨幣翻身。然而,追逐高報酬的投資遊戲裡,卻暗藏複雜的專業知識,蓄意鑽金融法規漏洞的不法分子與詐騙集團,早已設下工心奇巧的羅網,讓人們分不清自己踏入的究竟是賭局、騙局,還是正確的投資管道。

 一般來說,多數人對比特幣和其他虛擬貨幣多半抱持神秘感,相關新聞報導亦側重犯罪分子使用虛擬貨幣實例,從而增加大眾對此議題的關注與不同印象,少數國家甚至已禁止所有風險投資交易。其實,虛擬貨幣投資不全然是詐騙,主要問題在於,其與許多其他已建立的電子支付方式相比,提供更快速的國際交易結算和更大程度的用戶身分匿名性,且運作機制並未讓銀行或其他強大的中介機構參與支付處理,因而引來犯罪分子的覬覦。

 深入剖析,虛擬貨幣雖具快速交易結算效益,但因投資風險高,且屢為不法集團利用作為詐騙工具,加以金額龐大,因而迄未獲國際各主要經濟體所認可;金管會前年亦宣布,虛擬貨幣等加密貨幣不屬於貨幣的一種,雖可買賣,但並非核准發行的金融商品,不適用既有的投資人保護機制,遇爭議時,無法由司法單位進行協助或仲裁;換言之,一旦投資被騙,將求助無門。

 國軍官兵平時戮力戰備整備及災害防救任務,在工作崗位上兢兢業業,克盡職責。近年來,受到不法集團「相中」部隊工作環境單純,且有固定收入來源,常以美色誘惑、廣告花招或自人際心理層面切入,招徠投資;官兵遭受詐騙案例偶有所聞,少數官兵更因此遭受巨大損失,賠上前途與家庭,損害工作效率、團隊士氣與部隊戰力,得不償失。

 是以,我們再次呼籲國軍官兵,防範詐騙須由建立自身觀念做起。平時除維持良好生活習慣外,也要建構正確理財觀念,從量入為出、妥善理財規劃開始,逐步累積個人資產;各單位亦應藉各項宣導時機,積極教育官兵,深刻明瞭相關法律刑責及懲處規定,灌輸正確觀念,將官兵受詐騙的危害減至最低。

 綜言之,不勞而獲,絕無可能。股神巴菲特在近50年的投資經驗中,以專業、冷靜的判斷,所經營的投資公司年化報酬率亦僅介於20至30%左右;對照吹噓虛擬貨幣能大賺其錢的花言巧語,官兵和國人應有所覺悟與警惕,切勿心生貪念而受騙上當,致辛勞所得化為烏有。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