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27 

國際瞭望

【國際瞭望】美中太空角力 激化軍備投資
美國駐韓太空部隊指揮官麥卡里安中校(右)在部隊成立儀式上,將部隊旗授予希爾三等士官長,象徵部隊在南韓烏山空軍基地正式成立。 (取自DVIDS網站)
【國際瞭望】美中太空角力 激化軍備投資1
【國際瞭望】美中太空角力 激化軍備投資2

◎曾復生

 美國防部在今年10月提出《中共軍力報告》指出,中共在太空衛星領域軍備發展,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結合AI的「多域精確戰」(Multi-Domain Precision Warfare),可提升決策速度與精準度,讓美軍倍感威脅,也讓美「中」戰略競逐複雜化與激烈化。

 美國空軍部長肯達爾10月中旬,在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指出,美軍真正要關注的是,中共在太空、衛星等領域舉動,因為共軍作戰能力很大部分來自太空衛星監視、偵察、瞄準、網通與指管。目前,中共正利用太空、衛星能量等,強化對美軍的威脅,例如試圖瞄準航艦、追蹤機動部隊,以及各類型陸海空部隊活動等。

結合軍事太空武力 捍衛盟邦

 共軍除直接對衛星進行攻擊外,還可能對美國位在中、高軌道的GPS和通信衛星系統實施干擾,這種反衛星武器將對美軍「閃擊全球」作戰計畫,構成「致命打擊」。同時,共軍積極開發「核動力衛星」,做為搭載天基信號干擾器攻擊平臺。

 這種搭載衛星訊號干擾器的「核動力衛星」,可提供干擾器所需要的大量電能,不會受限傳統衛星電池系統盲點,更重要的是,體積較小,便於搭載火箭進行發射,並為衛星訊號干擾器留出空間,成為機動性高且殺傷力強的太空武器,所以,美國需要結合軍事太空武力,以保護並捍衛美國與盟邦、合作夥伴,以及商業太空資產,並防範美軍、盟邦與合作夥伴遭受中共太空衛星武器攻擊。

 今年9月中旬,美國防部發布《太空政策檢討與衛星防護戰略》(Space Policy Review and Strategy on Protection of Satellites) 表示,共軍於2015年成立「戰略支援部隊」,將太空武器視為嚇阻與反擊地緣衝突作戰能力,以便更有效將太空轉換成戰場;目前,全球半數太空基地情報與監視衛星,皆來自中國大陸,大幅提高共軍對美軍及其盟軍,進行遠程攻擊的能力,對美國軍用與民用太空設備構成極大威脅。

美太空研發經費史上最高

 針對共軍積極發展「太空衛星」軍事能量,美國防部在2024財年,為「太空軍」(US Space Force)編列333億美元研發預算,比2023財年增加13%,成為有史以來金額最高的太空研發經費。美國太空軍參謀長薩茲曼指出,美國太空軍力尚不足以嚇阻敵國攻擊,因此需要積極發展「整合太空火力」(integrated space fires),包括更強大的電子戰能力、太空戰場感知與衛星網通防護等,都是新太空戰略發展重點。

 美國太空軍參謀長薩茲曼今年3月曾在國會強調,共軍已部署347枚衛星,其中包括過去6個月發射的35枚衛星,目的在監視、跟蹤、定位與攻擊,未來可能與美國發生衝突時的軍隊活動。美國國防情報局報告亦指出,2019至2021年間,中共的軌道衛星數成長1倍,自250增至499枚。中共正在開發複雜的網路武器,以「奪取控制」敵方衛星,使其在戰爭期間無法使用於通訊數據傳輸或指管情監偵。美國情報機構評估認為,中共發展「阻斷、利用或劫持」敵方衛星能力,是掌控太空衛星作戰目標之一。

美太空軍積極推進軍備建設

 當前,美國將太空衛星視為「國家軍力優先領域」,高度重視太空衛星戰略競爭,支持太空衛星作戰能力發展。美國太空軍已就5個重點推進軍備建設,首先是整合美軍衛星體系統一指揮。去年12月,美國太空軍接管國防部所有軍用衛星,邁出重大一步;今年8月,美陸軍將寬頻全球衛星通信系統,以及國防衛星通信系統移交給太空軍,凸顯所有軍用衛星將整合到太空軍,因為寬頻全球衛星通信系統,是「美軍全球衛星通信的支柱」。其次是優化指揮鏈。美國太平洋太空軍部隊在夏威夷珍珠港,成立美軍「印太總部太空作戰指揮部」。去年11月26日,駐韓美軍新設太空軍作戰指揮部,以應對北韓洲際飛彈對美國本土威脅。再是深化太空軍聯合演訓,提升指揮控制能力。第四是增進太空軍實戰能力。最末是鞏固盟國合作。

統一指揮體系 維持競爭優勢

 美國為應對中共的太空衛星軍力威脅,已推出美軍「新版統一指揮計畫」(UCP),將原屬美軍「戰略指揮部」(STRATCOM)的飛彈防禦職責,移交給「太空指揮部」(SPACECOM)。美「太空指揮部」指揮官迪金生指出,美軍太空衛星與作戰準則整合,對現代化戰爭至關重要,美軍透過飛彈預警、防禦,以及太空領域感知等3項任務,集中在一個指揮體系,作為全球感測器管理者,讓美軍「太空指揮部」更有效率地整合感測器數據,快速探測、分類、跟蹤與傳遞資訊,確保各個戰區可以打擊任何威脅,並維持美軍對共軍在太空衛星領域的優勢。

(作者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安組顧問)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