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9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英革新戰甲車布局 確保戰力(上)
 英軍近年地面部隊建軍思想著重機動性,而新一代「阿賈克斯」裝甲車即是強調機動力與戰場覺知導向下的產物。 (取自英國國防部網站)
【寰宇韜略】英革新戰甲車布局 確保戰力(上)1
【寰宇韜略】英革新戰甲車布局 確保戰力(上)2

◎葉泓(譯)

 英國陸軍的建軍使命,被賦予應對高強度地面作戰、維持北約嚇阻能力等兩大目標,儘管重型裝甲部隊及主力戰車仍是聯合兵種作戰核心,在英國陸軍序列中占據關鍵地位,但近年實戰經驗,凸顯當代戰甲車的戰場存活率正面臨嚴峻挑戰。因此,英國智庫「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由性能及作戰任務面向分析,提出興革建言,期使機械化部隊在聯合兵種作戰中持續發揮戰力。本報節譯如後,以饗讀者。(編按)

 戰車自第一次世界大戰投入伊始,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歐陸及北非戰場展現價值,不過1945年以降,各種新型態威脅曾對戰車效用數度產生質疑與爭論,近期烏俄戰爭更是二戰結束以來,歐洲最大傳統地面戰,由於雙方主戰車皆蒙受巨大戰損,因此再度掀起戰車效用的正反辯論。鑑於英國陸軍受限國防預算不足,為阻止俄羅斯侵略行動,恢復聯兵機動作戰能力,如何確立主力戰車定位,以利建軍方向規劃,已成英國陸軍當前重要議題。

 俄軍傳統軍事力量在作戰中大量消耗,凸顯其龐大戰力虛有其表,原因是在發展高科技同時,忽視基本實用性;且俄軍國防預算偏重投資裝備數量,而非改革後勤補保系統、指揮結構、教育訓練及組織文化,實為災難性決策之關鍵,但若俄軍學習教訓落實重建,則在可預見未來,仍會是歐洲的安全威脅。

裝甲部隊朝輕裝化發展

 英國自2010年起,持續削減主力戰車及重型裝甲載具規模,僅保留有限裝備,用於應對潛在局部性區域衝突,然而,近年來,大型戰爭威脅已重返英國國防政策重心,其曾在2015年決定增編1個裝甲師,轄2個裝步營及2個打擊旅。但從打擊旅配賦阿賈克斯(Ajax)甲車規劃來看,用兵思想則朝向輕型機械化部隊轉型,尋求以機動力取代打擊力。

 儘管英國原本在《國防命令文件》要求須保留裝甲機動作戰能力,但2021年發布的《整合國防總檢》則主張應朝更小、更輕發展,並將尖端科技裝備納入建軍項目,導致兩項重要指導文件,對多項重要建軍規劃未能明定優先順序,因而遭致批評。

 儘管在2021年發布的《未來士兵指南》文件中,規劃第3師將轄2個裝甲旅,配備升級版挑戰者三型、阿賈克斯及拳師甲車(Boxer),還新編1個縱深偵察打擊旅,配備精準多管火箭系統(GMLRS)及 AS90自走砲等火力,以及偵察用阿賈克斯及豺狼II型甲車。顯示儘管英國陸軍部隊的組織編裝正在調整,但仍將依政策指導,保留少量重型裝甲部隊,應對特定作戰想定。

 英國陸軍著重機動作戰,將重型裝甲部隊視為核心,運用主戰車、裝步戰鬥車及各種戰鬥與勤務支援載具。儘管重型裝甲部隊兼具機動力、打擊力及防護力三大特點,但當代作戰經驗顯示,無處不在的無人機及多目標遠距精準打擊,使重裝部隊難以維持優勢。

履帶型與輪型車輛各擁優勢

 報告將越野機動力列為最優先要素,並指出,儘管在叢林或陡峭高山等限制地形時,履帶型車輛無法與輕步兵比擬,但扣除這些極端情況,履帶型車輛因具備較低接地壓力,使其整體戰術機動力仍優於輪型車輛,同時在面對潮濕、鬆軟地形時,也具備更可靠優勢。

 此外,履帶型車輛另一項優點是,較能抵禦輕型武器射擊及砲彈破片,使履帶型車輛即使在激烈戰鬥中,也能保持機動力,而不會如輪型車輛易因橡膠輪胎損壞而癱瘓。當然,就長距離自力機動任務而言,輪型車輛因傳動系統簡單、故障率低而擁有優勢,但重型戰甲車亦可透過重型裝備運輸車(HET)或鐵路運輸,協助運往前線或集結地區,減少自力機動時故障頻次;不過,這項策略仍需以滿足作戰部隊與後勤部隊配合、協調與扎實訓練為前提。

 其次,防護力雖是重型戰甲車優勢,但當代首要防護重心,已轉移至大量外掛反應裝甲,有些戰車使用爆炸反應裝甲(ERA),透過炸藥盒引爆消散來襲射彈的殺傷力。此外,主動防護系統(APS)更已成為被動裝甲的新興趨勢之一,其可分為硬殺及軟殺系統。硬殺系統以物理方式擊落來襲射彈,軟殺系統更加多樣化,包括阻斷或干擾來襲射彈導引系統,或以雷射癱瘓敵光電感測器等。

 就打擊力而言,現代主戰車可使用主砲、砲射飛彈,使其在目視接戰距離更具優勢。由於反裝甲武器區分為化學能及動能兩類,其中動能武器以戰車主砲在遠距離發射翼穩脫殼穿甲彈(APFSDS),相較於昂貴的飛彈,或是單兵攜帶,在較近距離操作的反裝甲武器,仍是最具效益選項,因此戰車仍可憑藉相對較輕、裝填速度快及價格便宜優勢,承擔反裝甲作戰任務。

戰爭性質產生根本性改變

 現代戰爭環境益發複雜,無處不在的情監偵與目獲(ISTAR)需求、指管效能,以及精準彈藥攻擊的整合性作戰方式,已導致戰爭性質產生根本性改變。應對方式除強化防護力外,包括電子戰(EW)、火力/反火力戰及短程防空(SHORAD)能力的需求,也已列為同等議題。

 就近期各項衝突行動而言,各界對精準火力打擊縱深目標的有效性仍存在分歧。由於無人機系統(UAS)仍無法達到作戰地境鞏固與占領,僅能為地面部隊提供即時支援,加上烏國戰場幅員擴大及掩蔽物有限等特性,直接影響無人機作戰效能。因此,無人機雖帶來地面作戰重大衝擊,但仍不具戰場決定性。

 在伊拉克及阿富汗反恐戰爭中,聯軍首先著重無人機攻擊能力;不過,儘管近年精準打擊技術日趨成熟,部隊也已意識到電子戰、短程防空及無人機反制系統(CUAS)重要性,但仍更傾向於偽裝、隱掩蔽、欺敵及誘餌(C2D2)作為。對此,報告直言,隨著偵測技術逐步成熟。加上在對敵情資訊缺乏深入了解狀況下,難以掌握其戰術思維,藉此達成欺敵目的。誘餌裝備也成本高昂,且直接涉及感測器運作性能。因此,就資源管理及整體可行性而言,欺敵與誘餌執行難度較高。

 除戰力防護及誘餌作為外,先期對敵ISTAR能力進行主動反偵搜及打擊作為、破壞其擊殺鏈的策略已有戰例。例如由於無人機地面導控站在擊殺鏈中極為脆弱,因此優先運用火力將其摧毀,可有效癱瘓無人機系統。總的來說,聯合兵種作戰編組關鍵,在於如何防止敵方無人機大量運作,破壞其感測器以造成擊殺鏈失效,同時必須具備欺敵策略,方可提高重型裝甲部隊的戰場存活率。(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