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0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英革新戰甲車布局 確保戰力(下)
報告認為,輪型甲車與履帶甲車並無絕對優劣,但情監偵與目獲、主動防護能力,仍是箇中關鍵。圖為英軍「阿賈克斯」(左)與「拳師」甲車。 (取自英國國防部網站)
【寰宇韜略】英革新戰甲車布局 確保戰力(下)1
【寰宇韜略】英革新戰甲車布局 確保戰力(下)2

◎葉泓(譯)

(接上文)

 繼之,報告也針對戰甲車各種威脅進行評估,首先,反戰車飛彈不需使用高倍徑砲管,可輕易由輕型車輛或人員以發射器快速接戰,確實對主力戰車產生巨大威脅,尤其在較近距離的目視接戰中,若能有效隱藏伏擊行動企圖,便可對主力戰車造成致命性打擊。但反戰車飛彈單位成本極高,其中又以攻頂彈藥最為昂貴;此外,對於下車戰鬥的步兵來說,飛彈發射器過於沉重,僅能攜帶少量備用彈,戰術限制與脆弱性相對較高。

 美軍與英軍戰術教範認為,下車戰鬥仰賴複雜指揮技巧,步兵單位必須在乘車及下車戰鬥之間不斷過度變換。若欲攻擊重型裝甲部隊,反裝甲武器需要接近至目標3公里內,再以下車戰鬥方式滲透前進,方可有效接戰目標,但之後行動自由仍相對受限,難以迅速脫離戰鬥。以烏俄戰爭為例,防守方仰仗城市及森林地形,確實獲得可觀的反裝甲戰果。然而,戰車主砲射程仍遠超多數反裝甲武器,再加上俄軍戰車加裝隔熱遮罩,使標槍飛彈有效鎖定距離被迫縮減。因此,步兵接戰敵方戰車時仍充滿危險,容易造成大量戰損。綜上,反戰車飛彈雖構成威脅,但不代表主力戰車已過時無用。

 報告還說,輪型或履帶型甲車孰優孰劣雖長期爭論不斷,但目前仍無絕對定論。由於履帶型載具具備較優異的越野能力,輪型載具則以較低成本與公路快速移動效率占優勢;因此,任務中作戰構想,勢必有一方須遷就既有能力限制,以維持協同作戰的效能。加上裝備數量與戰備、部署限制,在現實考量中,輪型及履帶型載具仍須共同執行任務。

後勤需求仍是沉重負擔

 主戰車的後勤需求不容忽視,其基本預防保養工作對後勤及人力資源的巨大消耗,遠非輪型載具所能比擬。不過,主力戰車妥善率的重要性,也遠勝於打擊力與防護力。戰時在敵火條件下,對輕、重損主戰車進行戰場救濟的難度高,一旦脫離戰鬥完成回收後,便可在野戰保修站快速恢復妥善。在阿富汗作戰經驗中,戰場救濟行動的延遲,常使部隊增加作戰整備時間,也需派遣額外的戒護兵力,確保戰場救濟行動安全。

 從二戰經驗教訓得知,東線戰場的戰車平均被執行救濟及修復高達4次,而局部受損戰車數量則較全損數量高出1倍。戰後,蘇聯研究指出,在15至20日的作戰行動中,戰車戰損率平均為82%,其中70%可在修復後再度投入戰鬥。在作戰超過20日後,戰車故障率快速上升,也凸顯平時預防保養工作的重要。在戰時,野戰保修站通常較後方地區更為重要,但備份料件的存量不足,常延宕搶修工時。甚至,陪同戰車後送的乘員,亦經常因為職能不足,進而影響保修人員的維修作業。

 烏俄戰爭經驗已顯示,俄軍大部分裝甲車輛戰損,肇因於後勤保修不善。反之,烏軍為確保後勤設施及人員免受敵軍火力威脅,將保修站遠離前線約300公里,雖產生運送補給問題,但仍在2022年夏天達到每月修復20至30輛主力戰車的效率。不過,前線野戰保修站須避免集中大量待維修戰車,並採取分散配置方式,藉此降低遭敵偵察及精準打擊的可能,而分散進行保修作業,勢必將仰賴各車乘員高度職能,才能獨立完成大部分保修工作。最後,在武器裝備籌獲上,對於備份料件花費占比,將直接影響戰場上主力戰車保修能量,惟有供應無虞的料件,才可避免積累大量待修復戰車,快速恢復裝甲戰力。

 整體而言,未來主戰車需具備更優異的情監偵與目獲(ISTAR)能力,如整合偵察型無人機或發展新一代「透明」裝甲,可視為潛在解決方案。其中「透明」裝甲,乃透過在外部安裝高解析度鏡頭,為乘員提供延伸視野與消除盲區,增加對敵軍反裝甲武器攻擊的感知能力。此外,加裝被動(如挑戰者3型的鐳射警告接收器)或主動式感測器,可強化乘員對威脅來源的掌握,而相對增加的工作量,則可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解決。

提升戰車感知能力 可行之途

 當前的主力戰車總重介於60至70噸,倘若重量持續增長,戰車將受限於可用地形不足,限縮任務運用彈性。美國陸軍過往對M1「艾布蘭」戰車的重量設計亦存在分歧,因測試結果顯示,其對工兵架橋裝備的耐重性舉足輕重,亦需要透過配置重型裝備運輸車遂行運送及戰場救濟。因此,若能採用更輕的主力戰車,將有利於實施戰場救濟及修復,直接影響第一線部隊的裝甲戰力恢復。

 隨著反裝甲武器威力的增加,主戰車對主動防護系統的依賴愈來愈高。然而,該系統存在功率需求過高、電磁訊號易曝露位置,以及無法應對連續火力攻擊等問題,因此,提升ISTAR及車外態勢感知能力,是目前戰車改良設計最可行途徑。

 重型裝甲部隊強大的戰鬥力,仍然是高強度戰爭的最佳選擇,也是敵軍不容輕忽的重要威脅。然而,英國在國防預算不足狀況下,要求陸軍僅配置少量主戰車,並以更便宜、數量更多的中、輕型載臺共同組成核心,應對高強度戰爭,如此,在聯兵作戰時,極易遭敵摧毀而失去整體戰力。因此,英國近期已在採購「挑戰者3」主戰車及拳師(Boxer)甲車等決策中,理解對相關領域同步投資的重要性。

 不過,在資源及預算受限情況下,軍隊現代化的投資優序成重要課題,因為對所有領域進行全面、同步的改革極不現實。要使重型裝甲部隊得以在戰場有效生存,需要聯合兵種部隊形塑戰場,防範敵方無人機及精準火力威脅,並有效運用欺敵削弱對手戰力。

 以此,主力戰車仍應做為聯合兵種作戰編組的核心,有效發揚其機動性與火力。不過,維持戰力的先決條件,仍是充分的後勤支援,提升乘員保修能力,不間斷地執行戰場救濟及搶修,並以分散配置方式避免遭敵精準打擊。上述重要措施與訓練,不僅能彌補軍事投資的不足,更將是維持重型裝甲部隊戰力不墜的重要關鍵。(完)

(譯稿來源:英國智庫「皇家國防安全聯合軍種研究所」研究報告)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