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5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小型無人機威脅增 構思反制策略(上)
烏俄戰爭經驗證明,不易偵測、成本低廉的小型無人機,已成為戰場上的新興重要威脅。圖為烏軍使用掛載榴彈的無人機執行城鎮戰。 (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寰宇韜略】小型無人機威脅增 構思反制策略(上)1
【寰宇韜略】小型無人機威脅增 構思反制策略(上)2

◎李華強(譯)

 無人機已成為近年來衝突中不可或缺的要角,其不僅能突破傳統防空武力重重阻攔、深入敵境攻擊、掌握敵最新動態,甚或遭擊毀時,亦無我方人員損傷顧慮,可謂低成本、高效益且戰力強之戰場利器;惟考量其擴散程度與後續影響,尤以小型無人機最值關注。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特專文探討小型無人機發展現況、威脅,以及反制工具考量,並提供政策建議,本報特節譯如後,以饗讀者。(編按)

 過去10年來,小型無人機已成現代戰場最具威脅的武器裝備,由於許多無人機屬商用來源,部署容易,可大量配置且難以偵測,許多介入衝突的國家與非國家行為者,無不競相運用小型無人機從事攻擊、犯罪,乃至於灰色地帶行動。

 歷來防空作業不斷演進,俾反制日新月異的威脅挑戰,範圍從監視氣球到轟炸機,乃至於巡弋飛彈。然而,小型無人機不僅體型極小,更難偵知,且日漸精密複雜,使反制任務十分艱鉅,尤其性價比與數量優勢,更使反制系統高昂成本變成沉重負擔;對此,本文分析其任務特性、性能優劣,進而提出反制策略,作為政策建議。

分類方式各國略有差異

 小型無人機分類方式,若參考美國和北約分類規則,其以無人機重量、速率與升限,將其分為5類;其中「小」型歸類為1、2、3類,第3類最重可達600公斤。北約無人機分類略有差異,計有3級,再細分為7類,其中第1、2級屬小型;另就戰力和攜帶彈藥型式來看,無人機分類並非涇渭分明。如伊朗製Shahed-136無人機,通常被視為第3類,惟其屬自殺彈藥,故不宜單以重量、速率與升限等參數逕行分類。另如美國戰斧飛彈,尤其是批次4與5型,分類也介於無人機與飛彈之間。

具價格低、易操作等優勢

 相較於大型無人機,小型無人機具備多項優勢:一、成本低廉:其價格極為便宜,即便僅供單程任務使用的消耗品亦同。二、訓練負荷低:操作者可在數小時內習得基本操作技能,且1架無人機僅需1人操作;反之,有人機或MQ-9等無人機,飛行員往往經年累月方能完訓,且需大批人力始能運作維護。三、基礎設施需求較低:小型無人機不需完整跑道、安全與複雜的資料鏈路,或昂貴保修裝備,只需擁有基礎設施即能施放。四、灰色地帶應用:相較大型有人機,小型無人機不僅在作戰擊落後,衍生的政治成本與情勢風險較低,且其低成本、操作者低安全風險,以及難以究責等特性,均適用於灰色地帶行動。五、現代戰爭高科技戰力:中、高空長滯空無人機,仍將持續扮演日常反恐與情監偵任務要角,但其成本顯然較高,隨著科技進步,小型無人機能執行的空中任務則益發多元。如小型滯空攻擊彈藥可掃描大範圍面積,並迅速攻擊目標。展望未來,小型無人機或將成為有效癱瘓敵防空,且符成本效益手段。

 誠然,小型無人機亦具備若干劣勢,例如籌載量有限:其僅能攜帶輕型彈藥與武裝,無法攜載較重、更具破壞力的感測器或爆裂物。飛時與航程受限:商用小型無人機航程,最遠僅能達8公里左右,軍用型航程或許較佳,但仍遠不及大型機種。操作條件受限:易受惡劣天候、環境,以及對手主動防禦方式影響。據稱,烏克蘭對俄作戰迄今,每月平均損失已達1萬架小型無人機。

主要負責6項任務

 報告分析,過去10年來,各國軍用小型無人機主要從事6項任務:一、攻擊作戰:以炸彈、飛彈或自殺撞擊打擊目標。二、情監偵:提供軍事規劃和作戰「天空之眼」。三、目獲:發現與分享目標位置予其他打擊火力。四、戰損評估:確認與評估戰果。五、騷擾:入侵對手控制區、製造混亂與警示。六、宣傳:展示軍事行動成果,藉此鼓舞軍民士氣。

 烏俄戰爭證明,攻擊、情監偵與目獲已成小型無人機主要任務形式,其透過先進感測器,印證現代戰場高效率擊殺鏈的快速效能。尤其過去10年來,小型無人機已在全球蔚為風潮。除上述軍事任務外,也運用在執法、緊急反應、農業、運輸,以及商用設施防護等民間活動。隨著科技進步刺激,商用無人機製造廠家不斷增長,形成日益龐大但鮮有規範的產業鏈。

AI科技大幅提升效能

 未來數年內的人工智慧(AI)與機器學習科技發展,將大幅提升小型無人機的效能與威脅,如以色列航太工業公司製哈比(Harpy)無人機,已公開承認具備自主功能;其能在指定區域滯空達9小時,一旦偵獲電磁輻射與內建雷達參數資料庫吻合,即歸向攻擊該輻射源(通常為敵防空雷達),毋須外部指令。

 隨這類自主性戰力日漸擴散,防禦方將被迫揚棄以射頻為基礎設計之偵知反制載臺。AI與機器學習科技進步,亦可能促進蜂群戰術應用。

 這類大規模、且至少為半自主性的群體行動,迄今雖未見任何攻擊行動符合嚴謹定義。然而, 2019年胡塞叛軍攻擊沙烏地阿拉伯境內2座煉油廠事件,僅運用10架無人機,就迫使該廠長期中斷運作。

 尤其商用無人機展覽更已展示3000架規模無人機同時運動能力。一旦蜂群技術問世,勢將成為更難攔截的威脅;對此,最佳防禦選項或許是對敵指管樞紐和地面控制站進行「主動抑制發射」(left-of-launch)打擊。

 由於敵小型無人機可能依賴行動通信基地臺進行構連,造成以射頻為基礎的偵知反制手段更為困難;以此,防禦方須分辨小型無人機通信與一般行動網路傳輸的差別,即便感測器能調變,射頻基礎反制手段亦須降減相關通信功能,而不至於阻斷使用相同頻率的行動通信傳輸。

 決策者必須了解小型無人機的創新用途。如2010年納卡戰爭中,亞塞拜然運用舊機改裝無人機,定位並引導火力攻擊亞美尼亞陣地。俄軍在烏俄戰爭中,亦透過接近建築物徘徊探索感測器盲點,混淆烏國防禦,藉此誤判俄方無人機數量等戰術。攻方無人機享有絕佳行動自由,且能迅速調整戰術,也使防禦方通常不具備對等彈性,成為一大挑戰。(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