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5 

寰宇韜略

【寰宇韜略】易攻難守 假訊息衝擊軍備管制(上)
俄國近年來頻繁運用假訊息,透過大肆渲染不實陰謀與負面消息,遂行擴張野心。圖為香港媒體播放烏俄戰爭前,俄國總統蒲亭指控烏國製造化武的消息。(達志影像/美聯社資料照片)

◎李華強(譯)

 拜現代科技進步之賜,資訊流通不僅無遠弗屆,速率更幾無延遲;惟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真假訊息難辨,往往易遭有心人士操弄扭曲。訊息戰雖無硝煙砲火,但影響民心輿論甚鉅,足以左右戰局結果。美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針對近代3項攸關武器管制的訊息戰實例,探究美俄雙方競爭得失、闡述後續影響,並提供實務建議;本報特節譯如後,以饗讀者。(編按)

 過去10年來,俄羅斯不遺餘力散播不實訊息,企圖減損各界對核武、化學與生物等領域武器管制作為的信心。當前不實訊息迅速蔓延景況,除凸顯先聲奪人優勢,更危及美國安全,成為影響武器管制確認與履行作業的重大挑戰。

 俄國將假訊息視為低成本戰術,藉此混淆美國內部與西方民主國家的視聽,並散播互不信任的氛圍;長此以往更變本加厲漸趨激進。俄國經常散播大量不同版本敘事,從中評估何種謬論最具成效。本文探討的3個假訊息活動中,俄國宣傳戰,更藉由諸如中共、敘利亞、伊朗等友俄國家,推波助瀾向世界傳送。

民眾對大型機構信任度降低

  相較對抗錯誤訊息,散播大量的錯誤與扭曲訊息簡單許多;此一挑戰對美國格外困難,因為社會大眾對大型機構的信任江河日下,影響遍及各層面,包括大型新聞媒體。過去12年,美國大眾對政府信任度盤旋在20%以下許久。如此莫衷一是的資訊環境,大多欠缺一套可信的最終確認管道。

 要精準評估假訊息造成的損害與影響並非易事,特別是攸關武器管制時。散播或傳達至人群的不實資訊,未必會造成政策的有形影響或改變。在下列3個探討案例中,俄國的目標、伎倆與閱聽眾都不同;然而,隨著美國安全觀點改變,視整個世界為多極形態,並分由3個實力近乎旗鼓相當的對手所主宰時,俄國假訊息勢將形塑地緣政治的未來樣貌。

 2018年4月7日,敘利亞軍方於該國杜馬發動2起化武攻擊。第一起據稱在約下午4時,另一起則在約晚間7時30分;2起攻擊均對平民區投放1具氣體筒狀物,其中1具擊中某住戶的屋頂露臺,另一具則撞入某公寓內,據報撞擊後立即聞到氯氣味。儘管對死亡數字眾說紛紜,惟可確認該轟炸造成40至70人死,數百人遭化學傷害。媒體最初的報導與傷亡資訊混亂,包括氣筒內究竟是氯、沙林,抑或是兩者混合物,惟禁止化學武器組織(OPCW)報告指出,現場僅發現涉及氯的證據。

透過不同管道 散布不實資訊

  因應上述攻擊,以色列於4月9日空襲敘國一空軍基地;美、英、法另於4月14日對敘國發動空襲,摧毀大馬士革一處科學研究設施、荷姆斯(Homs)一處化武存儲設施,以及荷姆斯近郊一處化武裝備存儲點與一處重要指揮所。此外,英國要求OPCW針對敘利亞疑似使用化武,以及2018年6月26至27日於英國境內毒殺前俄國間諜斯克里帕爾父女案,舉行化學武器公約國家級會員大會之特別會議,希透過OPCW協助核准化武究責機制;最終有82國投票贊成組成該特別調查與辨識小組,另有24國投票反對,其中包括俄羅斯、中共與敘利亞。

 緊接在杜馬化武攻擊後,一場鋪天蓋地否認該起攻擊的假訊息隨即展開;此一大規模、持續性假訊息,最初由俄羅斯與敘利亞官方X帳號和國營媒體管道向外推播,企圖以有關攻擊事件的混淆與矛盾論述和敘事,淹沒資訊場域。整體而言,初期假訊息對公共論域影響不大,因當時係由主流媒體的攻擊事件與國際反應報導,主宰資訊空間。

  與主流媒體管道不同的數位平臺,則在攻擊1週後持續散播不實訊息。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指出,2018年4月10至18日總計48.7萬件有關杜馬的最常轉推貼文,10件有6件是敘利亞總統阿塞德的支持者,意味假訊息宰制該主題相關討論;大量轉推與互動假訊息,更在諸如troll(指刻意在網路議論激怒他人或引人注意)、bot(能自動執行特定任務的程式)、cyborg(合體機械人)等合成行為者推波助瀾下雪上加霜。

開源情報有助反制作為

 俄國假訊息在杜馬事件中占有優勢,能快速利用既有陰謀論抹黑資訊空間;橫跨社群媒體平臺與個人部落格的假訊息互動,促使假訊息觸及更多閱聽眾,速率遠勝於美國與OPCW的反制作為。OPCW耗時1年始公布事件調查報告,也徒留資訊空間供有心者恣意操弄假訊息。

 儘管如此,非政府組織的開放資源情報(以下簡稱開源情報)調查,亦在OPCW調查期間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貝靈貓(Bellingcat;譯註:位於荷蘭的調查性新聞集團,專職事實查核和開源情報)運用社群媒體上照片與影片,拼湊出攻擊時序、粗略定位攻擊發生處、估計受害人數,並初判該攻擊最可能由1架自敘國杜麥爾(Dumayr)空軍基地起飛的Mi-8河馬式直升機所造成。攻擊事件2個月後,美國《紐約時報》亦運用社群媒體影片,於2018年6月24日發表以擴增實境完成的杜馬攻擊事件虛擬調查。這些開源情報的成果,提供如實且可信資訊來源,有助決策者反制假訊息的決斷參考。

俄藉假訊息合理化侵烏惡行

  入侵烏克蘭前,俄羅斯即不斷發動假訊息戰,藉此合理化軍事行動。自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其不僅散播假訊息聲稱美國在烏境實驗室發展生物武器,更運用與中共的國際夥伴關係渲染上述指控;例如,俄軍核生化防護部隊司令基里洛夫中將2022年3月堅稱:「我們高度懷疑,美國及其盟邦創造生物戰劑的目標之一,是能選擇性感染不同種族。」

 隨著戰事日漸逼近,俄國更持續展開虛構美烏研發生物武器的假訊息。俄、中共「外交部長」於2021年10月7日假聯合國大會涉及禁止生物武器公約場合,聯袂就美國「軍事生物活動」發表「嚴重關切」之聯合聲明。俄國總統蒲亭與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後於2022年2月4日假冬季奧林匹克,強調「美國及其盟邦於國內外從事的生物器活動引發嚴重關切,以及國際社會對其履行禁止生物武器公約的疑問。」3週後,俄羅斯入侵烏國,同時宣揚有關烏國境內實驗室的不實資訊,藉此合理化入侵惡行。

(待續)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