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4 00:00

即時新聞

逛香蕉碼頭懷舊

◎王麗娟

 香蕉長得高高的,像一棵樹,長大後才知道香蕉和竹子一樣,都屬於草本植物,它們都不是樹,因為枝幹是空心的,不會長出年輪,不能用一棵來形容。

 南下高雄,女兒尚未下班,我在駁二特區閒逛,一路逛到老倉庫再造的香蕉碼頭,參觀「香蕉故事館」,小時候的回憶也跟著走回來。臺灣素有「香蕉王國」之稱,那時隨處可見到香蕉,野外長出好幾叢,各家院子也種了一些,香蕉是唾手可得的水果,吃不完的香蕉做成香蕉乾,是臺灣古早味的天然蜜餞,爸爸曾經提過,他前往日本留學時,靠著賣香蕉乾賺取學費。

 「香蕉棚」是早期臺灣香蕉出口的專用倉庫,屹立在高雄港超過半個世紀,現在成為高雄市的歷史建築。五○年代香蕉大量出口,賺進大筆外匯,當時從臺灣各地運來的香蕉幾乎全由高雄港包辦。每到黃昏,一輛輛運輸香蕉的卡車湧入。初期沒有特殊設備存放,只能將香蕉露天堆置,任其日曬雨淋,直到民國五十二年,在三號碼頭擴建一棟雙層香蕉棚,香蕉裝入竹簍存放,以提升香蕉的品質。

 如今,香蕉棚走入歷史,重新命名為「香蕉碼頭」,轉型成為觀光之用。展出早期蕉農使用的物品,從圖片中看到蕉農的家:菜櫥四個角都立在碟子上,碟子裡頭加了水,用來防止螞蟻爬上去。謝籃是民間日常生活的重要容器,小時候常跟隨媽媽提著謝籃,裝著金銀紙燭去龍潭寺拜拜,感謝老天賜予我們安定的生活;有時提著幾枇香蕉去送人,分享美食;村人提著油飯來報喜,她家添了壯丁,我們回送她一碗米。除了感謝與分享,謝籃還盛裝祝福的心意。

 當年苦力收成割蕉,白色的內衣沾滿褐色的「香蕉乳」,香蕉乳任你怎麼洗都洗不掉,沒有人會嫌衣服髒,上頭一點一滴都是錢財,香蕉乳漬愈多就表示愈富有。

 香蕉總是同時採收,一旦熟成,外皮很快就長出密密麻麻的小黑點,必須趁早吃完,於是我們發明很多吃法,餵雞吃,當剉冰的配料,尚未熟成的香蕉吃起來澀澀的,連同綠綠的皮丟入水中滾煮,再剝去外皮,果肉蘸蒜蓉醬油吃,當零食有飽足感,當配菜也很下飯。

 現今,香蕉有更多吃法,切成薄片做成小煎餅,刮香蕉泥做成嬰兒的副食品,或加入鮮奶打成果汁,味道醇濃。高屏區先產春蕉,接著夏蕉出籠,嘉義接棒後,來到臺中及南投的秋冬蕉,臺灣一年四季都可吃到香蕉。

 小時候吃太多香蕉,現在不喜歡,偏偏外子很喜歡吃香蕉,每次去市場看到香蕉就會買,吃不完,就把香蕉去皮後插一根竹籤,放入冰箱結凍,想吃的時候拿來當冰棒啃,或打成冰沙。我陪著外子吃香蕉冰,自己做的香蕉冰不會融化,我慢慢吃,慢慢回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