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8/22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F-16維修國家隊 促進航太產業升級
空勤人員必須勤練戰技,地勤人員必須妥善維修,才能群策群力完成捍衛國土的任務。(本報資料照片)

◎許邁德

 2019年底,我國漢翔公司與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簽署策略聯盟的合作協議書,計畫建設臺灣成為F-16型戰機的第1個亞太維修中心。依協議,該合作團隊將運用航太科技、產業能量,以及維修經驗等資源,共同推動各階段維修作業的本土化,達成「國防自主、科技創新」使命,進而促進國家航太事業升級與經濟發展的願景。

  檢視此策略聯盟的順利簽署,源自美國在2019年8月20日宣布軍售66架F-16V型(Block 70)戰機,以及目前空軍部署的F-16A/B型(Block 20)戰機,正在逐步進行性能提升的背景。當完成採購交機與性能提升之後,我國將成為亞太地區的F-16型戰機最大使用國。屆時,亞太地區同樣使用F-16型戰機的南韓(180架)、新加坡(70架)、泰國(61架)、印尼(33架)等國,將會是我國亞太維修中心的可能服務對象。本文即針對軍機維修作戰需求、軍機開發時代背景、開創軍機委外商維,以及國家航太事業未來發展等範疇,依序做介紹。

 軍機維修與作戰需求

 「空戰出英雄,地勤竟全功」,係我國空軍成立迄今,空地勤官兵能持續堅守榮辱一體、團隊合作、相互支援,以達成作戰任務的共識。據此,空勤人員必須勤練戰技,地勤人員必須妥善維修等整合運作,才能群策群力完成捍衛國土的任務。

 部隊軍機的3階段維修作業,主要分為:飛行線、場站與工廠等階段。軍機維修項目包括飛行線機務檢查與維護、各系統整合功能測試與故障排除、各系統拆裝與更換、機體結構組裝與維修、機體鏽蝕檢查與翻新處理、飛機曆日檢查與週檢等工作。

 依軍機維修的作戰需求,不論是飛行線,或是場站與工廠階段的維修,其品質可靠度與放飛時效等都缺一不可,如此才能完成訓練、警戒與作戰等既定任務。因此,空軍負責維修單位的設施、裝備與地勤人員,相對的就要比空勤單位來得龐大與複雜,在國防預算的編列上,其服役期間的每年持續加總,往往會高於當年購機的總金額。

  「無空防即無國防」,空軍一直是國防安全的第1道防線,其戰力的精實壯大是維護臺海安全與穩定的基礎,所以國防預算必然配合編列,但也必須考量有效運用。以往基於軍機的機密、科技、機動等特性的要求較高,所有維修作業都由軍方為之。目前因民間科技實力隨著時代不斷提升,除了飛行線的維修,場站階段已逐漸改由軍方與承包廠商共同為之,而工廠階段則完全交由民間廠商依合約執行;如此,軍方維修單位的編制就可精實而節省國防預算,亦可推動民間的人才培育與產業能量的升級。

  IDF奠定我航空研發里程碑

  回顧我國考量國防需求,除了採購國外先進軍機,空軍早期於1946年9月在南京成立航空工業局,專責飛機研發、生產與維修等任務;1949年遷臺之後,在1954年7月改名為空軍技術局。1969年3月改編為航空工業發展中心,下設航空研究院與飛機製造廠(介壽一廠);1973年成立發動機製造廠(介壽二廠),1980年成立航電製造廠(介壽三廠),並於1983年改隸於中山科學研究院。

 期間,除了與國外廠家合作生產UH-1H直升機118架、F-5E/F戰鬥機308架,並成功研發製造介壽號58架、中興號52架、中運機1架、自強號教練機63架,及雷鳴號攻擊機2架等。隨後在1981年5月,依「科技本土、國防自主」理念開始研發「自製防禦戰機」(Indigenous Defense Fighter, IDF)。1988年12月10日,第1架原型機出廠,正式命名為「經國號」戰機;1989年5月28日完成首飛,直至1999年底共計量產130架。此外,其提升型在2006年7月19日出廠、10月9日完成首飛,並在2007年3月27日正式命名為「雄鷹戰機」,具備新型航空電子與飛行控制系統,並加掛機背適形油箱等,對提升臺海空防戰力影響深遠,係我國軍機開發的重要里程碑。

  1992年10月,行政院核定航空工業發展中心改制為國營事業機構。1995年5月16日立法院三讀通過「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並於1996年7月1日改屬經濟部。改制後的漢翔公司以市場經營為導向,朝向企業化、民營化與國際化的方向發展,營運策略亦從軍用航空轉型為軍、民航通用的國家航太事業。

  漢翔、亞航為軍機商維雙雄

  漢翔公司為因應市場的開放與競爭性,多年來除拓展飛機製造本業,亦致力於多角化經營,將航太科技的技術延伸至交通運輸、後勤管理、資訊、醫療、電子、綠能工程,以及教育訓練等多元領域。另有鑑於航太產業具有高技術密集之特性,面對國際航太市場之激烈競爭,2014年8月以股票上市方式辦理民營化,並順利成為上市公司。

 我國開創軍機委外商維的契機,始於韓戰與越戰期間的美軍作戰需求。當年,美軍為了提高戰區軍機的妥善率、時效性與節省經費,參戰軍機就近委託位於臺南的亞洲航空公司協助維修。該公司係美軍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唯一合格的海外工廠階段維修廠商;因此,亞航基於維修能量而大幅擴編,全盛時期員工高達5千多人,最後隨越戰結束而業務減少。

 目前我國軍機委外商維情況,簡稱「國有民營」(GOCO),亦即工廠階段的維修係由政府擁有,但委由民間廠商依合約執行,主要競標廠商為漢翔與亞航2大公司。諸如2013至2019年,陸軍AH-1W攻擊直升機係由亞航公司負責商維;然自2019年起為期7年的商維,則改由漢翔公司負責。亞航公司,同樣有能力獲得多項軍機商維合約,諸如UH-1H、TH-67、OH-58D、AH-1W、CH-47SD、UH-60M、S-70C等型直升機,以及C-130H、E-2T、E-2K、T-34等型定翼機、空勤UH-60M黑鷹直升機隊維修。此外,空軍「第二後勤」與「松山基地」指揮部,2018至2022年的委外商維,皆由亞航得標並擁有續約5年的優先權。

 值得關注的是,為何商維多採2、5、7年等長期合約?原因是軍機維修的高度專業性,相關的作業場地、裝備設置,以及人員訓練等投資都所費不貲,回收的期程又長,因此必須視情況簽訂不同的長期合約,才會有民間廠商參與競標的誘因。

  國家航太事業未來發展

  漢翔公司計畫成立F-16型戰機亞太維修中心,當能妥善運用原有的相關場地、裝備與人員,除了可大幅降低裝備設置與人員訓練的成本,亦能引進最新的管理策略、先進科技、以及作業技巧與經驗等。屆時,將具體提升我國航空科技的水準與自主能量,更有機會拓展國際的廣大維修市場,對未來國家航太事業的發展效益,不言可喻!(作者為飛安專家)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