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09/18 

副刊

【筆耕心田】無比幸福

◎莊雲惠

 聚會過後,好友傳來一則貼圖,寫著:「人們總是把幸福解讀為『有』,有車、有房、有錢、有權;但幸福其實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有,多半是做給別人看的;無,才是你自己的。」我想她是有感而發吧!

 這樣的「無」,常常被認為理所當然,以致被忽略它蘊蓄的意涵。

 這樣的「有」,往往汲汲營營仍不可得,因此被視為奮鬥的目標。

 如果刻意強調「無」的重要,有時恐被調侃是「窮人思維」,因為高攀不著、苦求不得所產生的酸葡萄心理反應,或只是下台階的藉口。

 絕大多數人都追求「有」,甚至多多益善。有個朋友曾直白地說:「誰會嫌錢多、怨房大、拒名車?如果還有呼風喚雨的權力就更棒了!」真是既寫實又諷刺。

 誰會滿足於「無」,或擁有「無」時,能感恩並看見背後隱藏的幸福?

 那天,我們一群故交舊遊齊聚在好友坐落於昂貴地段堪稱豪宅的客廳,高價建材所顯現的氣派,富麗堂皇的裝潢,價值不斐的家具器皿,還有各個角落擺設精雕細琢的藝術品,在在可以顯現主人的品味,及以金錢堆砌出來的高貴。也許奮鬥大半生,擁有財富是值得驕傲的,而真正的知交也會為他感到欣慰。

 如今一夥人在中年歲月徘徊良久,再過幾年就要步入「初老」了。這時坐在華屋美廈的骨董椅上,手捧精緻骨瓷杯盤,啜飲麝香貓咖啡,這本該被艷羨的奢華生活,我卻是波瀾不驚,倒有「識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的悠然,還緩緩流淌「而今聽雨僧廬下,鬢已星星也。悲歡離合總無情,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蒼茫之感。

 也許經過「五十知天命」,逐漸明白人生大勢底定,有無之中、得失之間,已非外在虛相可以論斷,也不想再以看得到的物象給自己壓力,更不願呼應世俗眼光來處理生活,被貪嗔癡怨左右情緒,於是豪宅也好、陋室也罷,能夠遮風蔽雨就好;美酒玉食也好,粗茶淡飯亦無妨,可以果腹存活就好。

 古文的「亡」,通「無」字。而「贏」字的最上方,是從「亡」開始。這是否意味真正的「贏」,必須從無到有?而「有」之後,終有一天也會變成「無」。正如老子《道德經》所寫:「無名,天地之始。」一切從無開始,無形無象故無名。並在在提及:大方無隅;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無」是超脫世俗的境界,是蘊含智慧與餘地的美,是讓人在濁濁紅塵不被名利誘惑,保有清淨心,走向寧靜致遠的途徑。

 「幸福其實是『無』,無憂、無慮、無病、無災。」的確,只有如此,生活才心安;心安,才能自在,才能做更多想做的事。不是嗎?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