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3/31 

軍事論壇

【韜略談兵】多領域作戰 創新思維指標
多領域作戰的課題與挑戰
【韜略談兵】多領域作戰 創新思維指標1
【韜略談兵】多領域作戰 創新思維指標2
【韜略談兵】多領域作戰 創新思維指標3
【韜略談兵】多領域作戰 創新思維指標4

文:蘇紫雲

 21世紀各類威脅伴隨科技發展不斷推陳出新,傳統軍事作戰模式已難以有效應對新的安全情勢,包括新的國家型競爭者、非國家型的武裝組織,都在利用新科技挑戰國家安全與區域秩序,模式包括武力攻擊,且夾雜網路空間等多元的攻擊手段,在在削弱既有軍事防衛效能。

 引領近代軍事改革的美國陸軍,在審視國際環境、科技發展與擴散、中共與俄國主要競爭對手的意圖後,以創新思維對未來地面部隊的角色與定位重新定義,提出「多領域作戰」(multi-domain battle)作為美國陸軍戰力改造的主軸。依照美國陸軍的概念發展,多領域作戰是將地面部隊既有的作戰特性予以擴充及強化,具體指標包括:

 1.長程精準/跨空間火力(Long-range precision/cross-domain fires)

 賦予處於平面空間的地面部隊擁有跨空間(海/空/太空/網路)的打擊能力以擊退威脅。

 2.新世代戰鬥載具(Next generation combat vehicle)

 小型戰鬥載具需具備靈活、長續航距離、彈藥需量少、適合城鎮戰等戰術性能,此將結合最新科技的高效引擎、新材質裝甲、定向能武器(direct energy weapon,如雷射等)來達成。

 3.未來垂直運力(Future vertical lift)

 新世代的創新垂直起降載具,得以建立戰場快速火力投射、兵力到達、傷員後送等戰力,確保地面部隊的立體運動能力。

 4.網路能力(The network)

 快速強化美國陸軍在網路空間的攻防能力,以能快速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正確人員,同時剝奪敵方在電磁戰場的「行動自由」(freedom of maneuver),並導入人工智慧以擴大掩護友軍網路,並尋找遮蔽敵方電磁光譜的「機會之窗」(windows of opportunity)。

 5.防空與飛彈防禦(Air/missile defense)

 快速整合/改善美國陸軍的戰區/野戰防空能力,以對抗敵方飛彈、戰機、無人機的攻擊,保護固定基地與野戰部隊的安全。

 6.人員戰力(Soldier lethality)

 士兵與排連單位是美國陸軍的基石,透過新世代個人武器提高精準度,將可滿足殺傷力並保持機動能力,進一步導入「外骨骼」(exoskeleton)人身裝具、人員與機械馱具的混合編隊(manned-unmanned teaming)以減輕單兵荷重,提高小單位的運動速度、作戰距離,以及反應速度。

 7.組織調整(Organizational design)

 編成「多領域特遣部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 MDTF)作為驗證新構想的實驗編裝,用以持續調整、改進新型態的作戰構想。若採廣義角度來看,則北約發展中的認知作戰反制計畫,則將心理空間也納入,成為多領域作戰的新戰場。

 多領域作戰的基本概念,是讓地面部隊擁有多度空間的攻防能力,以既有的陸地作戰為基礎,以部隊核心的步兵、裝甲為戰力骨幹,澈底革新近戰能力,使其在城鎮戰具有高度韌性,以建立戰場的核心支撐點,並強化野戰防空予以掩護。其次則是藉前述的野戰制空權,確保可以向外線垂直投射兵力,並視戰場與任務需要,配置縱深打擊火力,甚至利用反艦飛彈,與海空軍的任務連結,相輔相成。最後則是將網路、電磁作戰予以整合為「網電戰」,使野戰單位也具有虛擬空間的攻防能力,支援實體空間的兵力、火力物理作戰的遂行,並能與友軍協作或進行掩護。

 多領域作戰概念所望的作戰能力,就是讓敵方面對「多重困境」(multiple dilemma),並在前述的陸海空以及網路電磁等虛擬空間中尋找戰機,以利己方攻守行動都能的主動權與行動自由,擊破敵軍。由於美軍享有雄厚的國防資源,得以籌獲各類新裝備以支持新構想的發展,因此其作戰概念未必全然適合各國情不同的軍隊。但最重要的是,其不斷創新的想法、邏輯與文化才是美軍強大的主因,這也是最值得我們參考的核心所在,發展適合臺海戰場環境,以及有限資源的最佳防衛方案。

:::

PDF電子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