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5/01 

軍事論壇

【軍事論壇】空中編隊戰術興革 掌握先機制敵 
美國空軍1991年於伊拉克展開「Q號包套空襲」,出動當時數量最多的F-16戰機編隊,以空中加油方式延伸航程,攻擊伊拉克全境重要戰略設施。 (取自美國空軍網站)

◎魏光志

 自二戰起,編隊空中轟炸逐漸成為美國建立戰場優勢的戰略,隨著戰鬥機技術精進和高性能彈藥發展,戰區部署的戰略從美軍4具發動機的重型轟炸機編隊,演化成多功能戰機編隊搭配,以機種性能相互支援戰區空域的攻擊涵蓋面,遂行對敵目標精準攻擊的任務,在當今複雜電磁環境的聯合作戰,無人機亦可擔任同樣性質的空襲任務。

波灣聯合行動 促觀念轉變

 以美國空軍作戰史上著名的「Q號包套空襲」(Package Q Airstrike)為例,1991年1月19日凌晨展開,此役號稱「沙漠風暴」行動中最大規模聯合空中攻擊,出動當時數量最多的F-16戰機編隊,這次行動讓歐美聯軍意識到龐大笨重的編隊不如高匿蹤性、高精確性打擊。此後促成了美國、北約和世界其他盟國的空權思想更新。

 綜觀波灣戰爭空襲全程,聯軍派出空中大型編隊攻擊伊拉克全境各處重要戰略設施的目的,旨在對伊拉克防空網造成阻絕,但戰區內戰術資料鏈路功能尚未完備,以至任務中出現若干戰術運用問題,導致2架美國戰機折損。轟炸目標為巴格達附近「圖韋薩核研究中心」,共出動56架F-16C,協同F-4G「野鼬」反輻射雷達飛機編隊,以及F-15C戰機提供空中掩護。

 由於某些出擊指令的延誤,攻擊前一天,聯軍指揮部又增加在巴格達市中心目標。在完成前項任務後,空中大編隊必須飛越密布防空飛彈區和防空砲群。F-16C搭載大量炸彈、2具副油箱和2枚AIM-9L「響尾蛇」飛彈,而F-4G攜帶2枚AGM-88B反輻射飛彈和副油箱。由於惡劣天氣和空中加油的航路問題,加油機須減速降低油耗,以避免提前返航,導致多架F-16C在空中加油後,仍遠遠落後主力編隊,不得不提前返回基地。

 在飛往目標途中,聯軍飛機遭受伊拉克防空砲和飛彈攻擊,各編隊小組間通信受影響。F-4G確實消滅部分威脅,但並未擊中所有目標,有些任務機未發射反輻射飛彈,只能在F-16C攻擊任務結束前就離開目標區域。

小編隊互補 增加主動權

 此次空襲行動,讓美國空軍驗證「包套空襲編隊戰術仍有待精進」的結論。由於各種構型的F-16性能差異及不同發動機推力形成的問題,當F-4G飛離時,F-16C就只能靠自己,雖然之前許多俄製防空飛彈都是「無導引」發射,但仍可擊中美軍戰機。

 大型編隊的優點能集中彈藥投放,對重點區域形成覆蓋式空襲,甚至可由不同小編隊批次互補,對特定目標投放雷射精準炸彈,加上戰機的速度優勢,理論看似無懈可擊,但不同部隊、不同單位的機隊,就算使用相同機型,但缺乏經驗交流,接受不同的戰術觀念和專長課目,讓同樣來自美國空軍的F-16部隊,很難發揮臨時性的組合戰力。

 從以上戰例觀察,任務編隊多架F-16都擊中目標,但許多其他戰機在擊中目標前,被迫拋棄炸彈和副油箱,因為單座任務機要面對已經發射的防空飛彈採取規避和反制,在實際戰術上執行不易,且沙漠地區沙塵暴對雷射測距導引武器更是一大干擾。

 當時伊拉克發射20至30枚防空飛彈,美軍飛行員須攻擊目標,然後立即飛離,有多架被擊傷,2架被擊落;伊拉克在空襲編隊飛離目標區域時,僅用防空雷達對其進行追蹤,稍後派出8架MiG-29逼近F-16編隊,此時F-15C制空掩護已經和F-4G一起飛離。

 訊息顯示,當這批美軍戰鬥機編隊飛過邊境時,一些F-16燃油已經嚴重不足。據報導,在任務過程中,不止1架空中加油機違反命令,越過邊境給F-16空中加油。因此,恢復成小批量編隊,增加僚機的接戰主動權,成為此後北約盟國的空權鐵律。

運用得當 發揮奇襲效果

 小編隊的戰術可行性在數年後獲得驗證,1999年北約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執行空中禁航任務,荷蘭空軍4架F-16AM在3月24日晚間飛入塞爾維亞領空,擔任首批護航任務,保護北約攻擊機編隊。在亞得里亞海上空進行空中加油後,荷蘭空軍機隊飛越阿爾巴尼亞,進入塞爾維亞領空,接到北約預警機通知,3架MiG-29從貝爾格勒附近基地起飛,正在朝他們方向飛近。

 荷蘭空軍1架F-16AM以雷達鎖定南聯盟1架MiG-29,發射半主動導引AIM-120B飛彈,率先在北約聯合空襲行動擊落俄製MiG-29戰鬥機。此次行動由4架荷蘭F-16AM編隊,護航英國「龍捲風」GR.4、美國F-15E和F-16C的聯合編隊,顯示高性能戰鬥機如果編隊戰術運用得當,仍可發揮對敵奇襲之效。

 該基地是南聯盟空軍唯一MiG-29部隊。4架F-16AM朝著威脅方向前進,在雷達上掃描MiG-29,各自鎖定其中一架。速度達3.5馬赫的AIM-120B能在30秒內涵蓋超過33公里的距離。荷蘭空軍人員稱在距離F-16AM長機前18公里處擊落敵機。

 上例近代空戰史,說明現代化戰機實際執行空襲任務上的窒礙,促成美國空軍迅速採取不同策略,此後北約沒有再盲目地向戒備森嚴的地區,派出大編隊的包套式空襲。反觀波灣戰爭後半期,伊拉克巴格達和阿爾圖瓦薩等重兵地區的高風險目標,之後就受到F-117A匿蹤攻擊機的空襲以減低風險,顯示美國空軍在聯合空權場域中運用正確機種。

符合現代戰場需求

 波灣戰爭至今已過34個年頭,各軍事大國空中作戰的編制和戰術運用也都與時俱進,但不變的原則仍在於戰術制定者的思維模式,和對戰區情報掌握程度,尤其後者更是影響戰局關鍵因素。

 雖然如二戰時期空中大型編隊的精確轟炸場景,和友軍不同機種相互搭配的任務型態,在21世紀的今日美國空權力量難以重現,但若進一步反思部署在歐洲和西太平洋基地的陸戰隊和海、空軍機隊,仍常態與地區盟國展開聯合訓練,對於戰備水準不一的各個盟國而言,在進行空中作戰任務,仍須美國戰術支援。基此,在現代高度複雜的Link-16/Link-22等戰術鏈路數據傳遞戰區在空任務機隊,甚至以F-35系列第5代戰鬥機遙控導引無人化「忠誠僚機」滲入敵境的構想之同時,源於波灣戰爭時代的經驗,將會被引以為例,制定更符合現代戰場需求的戰術作為。

(作者為軍事作家)

:::

PDF電子報紙